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024-12-29 16:54: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 (一)、通过统计教学,激发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学的一个核心就是数据分析。不论是统计还是概率,都要基于数据,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在进行预测的同时,为了使预测更合理,也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如要选谁参加数学竞赛,如果投票选举,那么就不具备统计观念,也就会不合理。但如果意识到事前要收集以往学习成绩,再通过整理与分析数据,然后去选选手肯定是比较可靠的。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素材。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或者说价值)。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还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遇到问题时能想到用统计的知识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数据,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学习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正确地运用统计来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理智地分析他人的统计数据,以作出合理的判断。 1.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运用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目前小学阶段要求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它们都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只有在数据分布偏态(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时经常使用平均数的理由:利用平均数代表数据,可以使二次损失(误差平方和) 达到最小。而利用中位数代表数据,是使一次损失(误差绝对值的和)最小。但是现在平均数教学中也存在着问题,其中之一是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会进行计算,但是当遇到真正的数据需要分析时,却很少想到用平均数。所以说,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他们想到用数据。愿意用数据,能从数据中提取一些信息。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学生在学习了平均数以后,师生共同讨论了三条信息,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