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急!!!关于社科文献检索的作业!!!好的话追加20分!!!

2025-01-05 06:58:4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唐代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极尽灿烂的伟大时代,蕴造出一个诗的王朝。唐诗不仅是学术界取之不尽的巨大矿藏,而且也是当代大众文化消费和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这种普及与提高的双重期望下,各类唐诗辞典应运而生。上海辞书出版社所编《唐诗鉴赏辞典》,马东田主编的《唐诗分类大辞典》,宋绪连等主编的《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范之麟、吴庚舜主编的《全唐诗典故辞典》,孙寿玮编的《唐诗字词大辞典》,郁贤皓主编的《李白大辞典》等都是很有特色和成就的辞书著作。已出数种综合辞书中,以张忠纲先生主编的《全唐诗大辞典》(语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以下简称张著)所出最晚,篇幅最巨,信息量最大,可谓后来居上,成为世纪之交唐诗辞典的集成之作。

  张著的集成性首先表现在其“集”字上,即对前此唐诗辞书编纂成果和经验的广泛吸纳。张著的词目编排包括:作者简介、唐诗名篇、唐诗名句、格律与流派体类、语词典故、地名名胜、唐诗著作七大部分,每部分都尽可能地容纳已知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部分就充分吸收了周祖谓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中的研究成果,周之书无征不信,考析精严,极得学界赞誉。张著则在此基础上又纳入了近年来新的发现,有所考订损益,共收录《全唐诗》、《全唐诗补编》的作者三千五百余人,基本上涵盖了迄今所知的唐五代作者,《全唐诗》误收的唐前及五代后作者,亦予收录,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再如唐诗名篇、唐诗名句、语词典故、地名名胜诸部分,选录唐诗名篇佳作4500余首,唐诗名句2000余则,语词典故14000余条,地名名胜1000余条,这不仅是编著者广泛阅读原典和审慎考辨选择的结果,也是编著者在《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周啸天主编)、《唐诗名篇鉴赏辞典》(霍松林、程千帆等主编)、《全唐诗佳句类编》(竞鸿、陆力主编)、《全唐诗典故辞典》(范丈麟、吴庚舜主编》、《唐诗典故辞典》(李文学编)、《唐诗字词大辞典》(孙寿玮编)、《唐诗百科大辞典》(王洪、田军主编)、《唐诗大辞典》(周勋初主编)等已有辞书基础上的融会贯通。故能兼取众长.在材料的广度和量度方面更上层楼。从具体的统计数字看,张著收取条目凡28000余条,远远高于《唐诗百科大辞典》的13000条、《唐诗大辞典》的6000条。总字数达346万余字,亦数倍于《唐诗百科大辞典)和《唐诗大辞典》。

  张著的集成性还表现在其“成”字上,集成不是蹈旧,而是继承的创造。“集”是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和借鉴,“成”则是成就,是自成一家的创造。张著的成就和创造一是反映在结构体例上,一是反映在其内容材料上。

  与前几种唐诗综合性辞典相比较,张著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创造是将“格律与流派体类”单独作为一部分划分出来。体类既可指诗的文字形式和格律体裁,又可指诗的风格体貌或流派,而唐诗的流派繁多、众体兼备、格律多变,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高峰的重要促媒,因此这里将格律与流派合为一部分来编纂是有道理的。张著如此划分的价值还在于他强调了流派的重要性,尽管流派与格律部分收词不足500条,在全书七部分中条目最少,但在结构上却与其他六部分并驾齐驱,地位相等,这反映出编著者宏通的史的眼光。其注重流派,利于打破传统诗史联缀单个诗人诗作的框架,变个体研究为群体研究,从时代精神、文人心理、社会审美习尚等发展演变的角度,动态立体地把握唐诗流变的过程,从而在更深层面上去领会唐诗的风神气韵。

  张著在内容材料上的成就和创造,且还反映在对此前同类辞书的补缺上。在收录唐诗研究著作时,张著下限至1998年12月,这就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些重要研究著作也收入了,如董乃斌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蒋寅的《大历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吴汝煜主编的《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詹镁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屈守元、常思春主编的《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陈铁民的《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谢思炜的《白居易集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张清华的《韩学研究》(江苏教育出版杜1998年)等,基本反映了本世纪唐诗研究的进程与特色。

  张著中还有不少辞条述及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及其他学会的一些学术活动、著作,显示出编著者对当代学术发展的关注,同时让非专业研究的人们,对唐诗研究界也能有一基本的了解,从另一个角度扩大了唐诗的影响。如通过“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条,即了解到早在1982年,唐代文学研究者已结成一个有组织团体,且创办了《唐代文学研究》(原名《唐代文学论丛》)、《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两个会刊,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研究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90年代初相继成立的"王维研究会”、“韩愈研究会”、“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中国柳宗元研究会”、“中国杜甫研究会”等介绍,使人了解此时已掀起了唐诗研究的一个小高潮。 从总体上看,张著最大的特点,正如傅璇琮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言:“注意普及与专业研究的结合……既着意把唐诗的基本知识(如诗人、作品、诗体、流派等)尽可能系统、全面地介绍给广大的读者,又充分吸收近二十年来研究的新成果,展示新时期唐代文学研究。”惟其如此,张著才无愧于一部兼顾知识性、学术性和工具性的成功的唐诗辞书著作。

回答2:

工具书是专供翻检查阅的图书。它是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供解决疑难问题或提供资料线索的一种图书。 工具书不同于一般的图书。从编制的目的看,它具有考查性。工具书一般不是供人们从头到尾、逐句逐字阅读的,而是向人们提供各类资料或查阅资料的线索,以解决疑难问题;从内容材料看,工具书具有概括性。它广采博收、旁征宏引,大多是把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去伪存真或作精辟的论述,因此内容较为广泛、概括;从材料编排看,工具书具有易检性。它的编排体例,或按部首、或依笔画笔形、或用号码、或以音韵、或按倒序、或分类分主题序列、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域分编,多种方式编排,其目的是一检即得,方便查找。其特点是内容广泛、系统、概括;编排体例与方法特定;目的与功用主要是供临事查检。工具书是随着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周代的《史籀》、《周谱》、《山海图》为以后的工具书奠定了基础。巴比伦人制作的泥板地图、古埃及记载有关天文、气象的年历等都是古代工具书的萌芽。工具书有以提供知识为主的,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政书等;有以提供事实、资料为主的,如年鉴、手册、名录、表谱、地图、图录、类书等;有以提供文献信息线索为主的,如书目、索引等。传统工具书的载体形式多为书本式,计算机技术兴起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库、检索系统等非书本式载体,对工具书的编撰工艺、检索技术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