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般来说我们要说谁不识好歹,对方帮助那个人,那个人不仅不感谢还反咬对方一口的话,就常用“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谚语。这句话的使用在现在已经非常的普遍了。但是为什么狗要咬吕洞宾呢?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这个故事主要记载于《八仙得道传》。话说那个时候二郎神和哮天犬因为在某些原因下凡在凡间犯了不少的错误,吕洞宾和知圆奉命去捉拿二郎神和哮天犬。为了引哮天犬上当,吕洞宾和知圆就打算用他们他们法宝“布画”来收哮天犬。
当哮天犬看到画里面那美丽的仙境时,有着好看的桃子,甚至可以很轻松的就抓住食物,饥饿已久的哮天犬再也忍不住了就踏进了画里。而吕洞宾就在一帮看着哮天犬踏进画里,然后等哮天犬完全入画时就瞬间收了画。但在收画时,吕洞宾又想到自己的师傅和二郎神有着不小的交情,如果自己就这样抓了哮天犬,估计师傅那边很难和二郎神交代,日后也难以面对二郎神,所以就打开画把哮天犬放出来了。
本来这可是好心的,但奈何哮天犬一出来就二话不说的就咬了吕洞宾的下体。
这样确实是有点不知好歹啊。所以后来人们也就用“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来形容那些不识好歹的人了。当然其实有关这句谚语还有其他的典故,但现在流传已久的就是这个版本了,这个版本的“吕洞宾”我们是可以在很多的电视剧里面看到的。
做了好事还被别人误解后,我们往往会愤怒地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但是,其实,“狗咬吕洞宾”本来是“苟杳吕洞宾”,名字叫做“苟杳”这位大哥可谓堪比窦娥啊!
“狗咬吕洞宾”的产生过程: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话多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了好事后不仅没有被他人赞赏,反而被对方责怪的时候。其实,这句话本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解释解释。据传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是一位读书人,在参加了两次考试后皆未中举,由此便不愿意在读书了,依靠着自己祖辈留下的家产过着日子,走亲访友,四处游山玩水。吕洞宾在那时有个好友,名叫苟杳,家境贫寒,吕洞宾十分同情自己的好友,便与他结拜为兄弟,并且邀请他来家居住,希望好友可以刻苦读书,日后可以出人头地。再后来,吕洞宾的另一位好友前来做客,觉得苟杳为人一表人才,饱读诗书,便想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
吕洞宾知道此事后,担心会耽误苟杳的未来前程,便想帮苟杳推脱掉,但是苟杳知道后,却心动不已,就与吕洞宾说,自己同意这门亲事。未曾想,吕洞宾竟对他说:“林家小姐容貌美丽,性格贤惠端庄,你同意这门亲事,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是我想跟你说,成亲之后,得先让新娘子陪我睡三个晚上。”苟杳听了以后,觉得自己不能接受,但是又苦苦挣扎了一会,还是同意了。
苟杳成亲的这一天,吕洞宾可开心了,而新郎官苟杳却觉得无颜面人,一个人躲起来了。到了晚上,新娘子满心欢喜的等待着夫君来掀红盖头,却落得夫君一人独自坐在一旁,埋头苦读,烛光相伴。新娘子哀怨的坐在新床上等了一晚,也未见夫君上床,只能自己一个人委屈巴巴的和衣而睡。天亮醒来,发现夫君早已不见踪影,一连三日,都皆如此。苟杳度日如年的熬过了三天,回到婚房,见妻子一脸哀怨的看着自己,诉苦埋怨道:“为何夫君这新婚三日都不与奴家亲近,是不是不喜欢奴家?”闻言如此,苟杳便一阵欣喜,他终于明白为何吕洞宾要让自己这三日不与妻子共度,原是为了他的前程着想,不想让他因为新婚,因为女色而耽误学习,自此,苟杳便更加勤奋努力的学习读书,终于考上了状元。
在后来,吕洞宾家道中落,而无处可居,只能带着自己的妻儿四处流浪,想起了自己的这位好友。吕洞宾便安置好妻儿,自己一人跋山涉水的去了京都寻找好友帮忙,苟杳见好友到来,自是好生款待,将吕洞宾安置在府中,舒服的伺候着,吕洞宾并不是个贪图荣华富贵之人,他本找好友便是想请好友帮忙接济,可如今见苟杳这番不想帮忙的模样,便一气之下离开了苟杳的家,一路奔波回到家,便一眼瞧见了自家已经被修好完善的宅院,就有些愧疚,觉得自己太小人之见了。
他踏入家门,妻子见到他竟惊恐的叫出声来,问道:“你是人是鬼!”原来,在吕洞宾暂住在苟杳家时,苟杳便已经派人前来修剪房屋,还恶趣味的送来了一口棺材,说是吕洞宾在府中病死逝去了,这令吕洞宾的妻儿好生难过,好不容易接受了这个事实,谁知道吕洞宾竟然活着回来了。从妻子口中知晓此事,吕洞宾有些哭笑不得,他看着那口苟杳送来的棺材,为了泄愤,他拿着斧子便劈开了,未料到,这口棺材里竟盛满了金银财宝。这才知道,原来这是苟杳为了报当初吕洞宾的新婚三日之狠而做出了恶作剧。也由此,两家人的关系变得愈加亲密友好。随着时间的流传,“苟杳吕洞宾”也渐渐因为口音而变了意思,所以各位可不要再误会这句话咯!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出自小说《八仙得道传》。二郎神的宠物哮天犬不知什么原因私自下凡,因为哮天犬是神兽所以凡间的人都降服不了他,哮天犬就成了危害一方的凶兽。
这时候吕洞宾刚刚得道成仙,法力虽然不高但对付哮天犬还是绰绰有余。
吕洞宾拿着法宝“布画”去降服了哮天犬,又想到法宝厉害的很,哮天犬在里面呆一会恐怕就化成灰了,担心二郎神的爱犬死在自己手里,回去无法向他的主人交代,就将法宝打开了一点。没想到法宝刚开一半,哮天犬就从画里跳了出来,冲着吕洞宾就咬了下去。
后来随着八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人们就引用这个故事出了一个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它来骂人不知好歹。
传说在蓬莱八仙里有个吕洞宾,他原是读书人,但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此以后,他就不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后来吕洞宾把他的表妹许配给了他。并且误会是他伤害了她表妹。后来有一天真相大白。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 "苟杳" 和 "狗咬" 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传说中吕洞宾是铁拐李渡成仙的,成仙后到处云游,这天来到杭州听见从一家大院传出的哭声,问路人才知是张员外得了不治之症,在给张员外把脉后知道他的心坏,肺子也烂了,这张员外是坏事做绝才得此症,但他的太太却是一个成天吃斋念佛的善良之人,吕洞宾看在她的份上出乎救张员外,首先吕洞宾捉了只狼将其心换给张员外,给狼捏了个泥心,然后把张员外的黄尾犬的肺子换给了张员外,对这事黄尾犬不依不饶,对着吕洞宾咬个不停,吕洞宾:我救了你主人,你还咬我,你主人成了狼心狗肺,你也一样,不识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