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以秋季枝条上形成的菌核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树皮和休眠芽上越冬。田间遗留的带菌病残体也可以成为初侵染源。越冬后的菌核和菌丝体,在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和分散,对花序和幼叶进行初次侵染。侵染后的病组织很快形成新的分生孢子,继而进行再侵染。据检测,成熟期葡萄园中的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数量最大。分生孢子在1~30℃都可以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18℃),但要求有90%以上的湿度或有水分存在。如果有水分存在,叶片、枝条、果实上的花粉或分泌物会刺激和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在适宜温度(15~20℃)和满足水分要求(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侵入需要15小时;如果温度比较低,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侵入。分生孢子萌发后,可通过感病葡萄品种的表皮直接侵入。如果有伤口存在,如虫害、白粉病、冰雹、鸟害等造成的伤口,会加速和促进病菌的侵入,加重发病。开花后期,当气象条件适宜时,病菌还可以通过柱头或花柱侵入子房,这种侵入在当时不会造成任何症状,但会导致果实成熟期发病。贮运期间,该病害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在田间,葡萄灰霉病大致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是在花穗期,一般持续7~10天,主要危害花穗,较为严重,落花后发病较轻;第二次是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主要危害果实。葡萄灰霉病的第三个发病期是贮运期,严重影响葡萄贮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