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别人面对面说话时,往别处看看才能自然,人是靠什么做到的?

2024-12-13 01:45:5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顶尖人物在与人面对面沟通的策略通常是: 策略一:80%的时间倾听,20%的时间说话。 一般人在倾听时常常出现以下情况:一、很容易打断对方讲话;二、发出认同对方的&uot;恩……&uot;&uot;是……&uot;等一类的声音。较佳的倾听却是完全没有声音,而且不打断对方讲话,两眼注视对方,等到对方停止发言时,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更加理想的情况是让对方不断地发言,愈保持倾听,你就越握有控制权。 在沟通过程中,20%的说话时间中,问问题的时间又占了80%。问问题越简单越好,是非型问题是最好的。说话以自在的态度和缓和的语调,一般人更容易接受。 策略二:沟通中不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即使对方是错误的; 你沟通的目的不是去不断证明对方是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人在沟通过程中不断证明自己是对的,但却十分不得人缘;沟通天才认为事情无所谓对错,只有适合还是不适合你而已。 所以如果不赞同对方的想法时,不妨还是仔细听他话中的真正意思。若要表达不同的意见时,切记不要说:&uot;你这样说是没错,但我认为……&uot;而最好说:&uot;我很感激你的意见,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同时,我有另一种看法,不知道你认为如何?&uot;&uot;我赞同你的观点,同时……&uot; 要不断赞同对方的观点,然后再说&uot;同时……&uot;而不说&uot;可是……&uot;&uot;但是……&uot;。 顶尖沟通者都有方法进入别人的频道,让别人喜欢他,从而博得信任,表达的意见也易被别人采纳。 策略三:顶尖沟通者善于运用沟通三大要素; 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三大要素是文字、声音以及肢体动作;经过行为科学家六十年的研究发现,面对面沟通时三大要素影响力的比率是文字7%,声音38%,肢体语言55%。 一般人在与人面对面沟通时,常常强调讲话内容,却忽视了声音和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其实,沟通便是要努力和对方达到一致性以及进入别人的频道,也就是你的声音和肢体语言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所讲和所想的十分一致,否则对方无法收到正确讯息。沟通就必须练习一致性。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所谓“难以相处”的人。有的人整天沉默寡言,即使你找话题,他也不搭不理;有的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似乎对你充满敌意;有的人成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人对你的工作吹毛求疵,百般挑剔;有的人浅薄无聊,充满低级趣味……如果和这些人只是偶然相处倒也罢了,问题是有时你会被迫长时间地和他们交往、相处和共事,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烦恼是可想而知的,如何对付这些难以相处的人的确可称得上是一门艺术了。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首先,你必须明确,造成这种困扰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是你对别人要求过高所造成的。你可试着同你周围的人交往,看看你所认为的“难以相处者”在其他人眼里是否也是这样。如果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感觉,那你就要从你自己或你们两个人的关系上找原因。运用转情法对于一名真正的难以相处者,你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对方的处境,即运动移情法。你不必同他争执,更不必强迫他去做些什么,而是心平气和地询问他采取这种方式对待别人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目的没有达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你们之间的关系。当然,他提出的原因在你看来可能是十分荒雇谬的,你也不必马上去反驳他,而是设法从他的言谈中发现某些真实的成分(这是一定有的),这样做,能够进一步缓解你们之间的关系,使双方都觉得心情舒畅。倾听与沟通当然,要做到上面这一点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建议你学会采用一些心理专家经常做的一件事,即学会倾听,“听”有时会比成百上千的“说”还要重要。同时,你不可采用适当的方式让他知道,你对他对待你的方式方法感到十分不安,这种方法常能软化难相处者的敌对情绪。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仍没有领你的情,你可直言向他表白“现在”不是交谈的最好时机,“过一段时间”你们有必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并强调,这是你们双方必须做的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双方都能得体的从僵局中摆脱出来。如果你能以一种宽容大度的方式对付对的“难以相处”,那么久而久之,对方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他的行为而同你的高水平看齐,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这样说并不是说你一生没有朋友,没有志同道合的合作者。这样的友人,第一不是绝对的,不是黑社会小集团,不是亡命徒的结合,就是说它不应该具有一种排他性。今天我们意见一致,我们尽量合作,明天意见不一,或者你突然觉得与我一道做事有某种不便之处,自可各行其道,绝不成仇。你此一点上与我一致,故能相合相助,这当然好;另一点上与我处境不同角度不同故而与我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比如你有你的经验,你认定了A先生品质恶劣难与相处,因之你选择了与A远远拉开距离的态度。他或她由于实力不支,由于在A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由于有求于A,便去向A讨好靠拢,你怎么办?因此你就认定他或她背叛了与你的友谊了吗?因此你就与他或她绝交了吗?我看大可不必。好的办法,是对此种情势你可以心中有数,可以避免在与他或她的交往合作中过多地谈及A的问题,同时看到人各有情况,人各有志,人各有方法,杀猪捅,各有各的门道,剃头使锥子,一个一个传授,鹰有鹰的道,蛇有蛇的道,你为什么要强求别人与你的选择绝对一致呢?记住,人际关系永远是双向的、相互的。你要求人家事事跟着你,你就得事事维护人家。让人家为了你的利益而不怕牺牲哪怕是一时放弃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就必须有为了人家的利益而不惜得罪你不想得罪的人的思想准备。你不能承担的义务,最好不要要求别人为你而承担,你不想做的牺牲,最好不要动辄让别人为你做出。尤其是一些自作聪明而又极不正派的人,最最感兴趣的就是让别人为自己冲杀,为自己与对手缠住、不松手,自己隐蔽在背后充好人,其实这都是一厢情愿的鬼算盘,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仍然是自己。再如,你希望一些人对你恭恭敬敬五体投地,那么你对旁人能不能先人后己,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人际关系又永远是可变的、不羁的。今天蜜里调油,明天也可能出现裂缝;今天配合默契,明天也可能三心二意。与旁人的关系好固然可喜,出现了裂痕出现了困惑出现了猜疑也不必痛心疾首,更不要急火攻心,气急败坏,而大可付之一笑,视为自然。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好来好散,君子之交也。这里说的是不要搞小***,借一个词就是说不结盟。其次一个经验是不要投靠。我的态度是:我尊重每一位领导,但是不投靠;我善待每一个朋友,但是不拉帮结派。在一个人治色彩尚未绝迹的社会里,与领导的关系,给领导的印象至关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方面稍稍做得过一点就会成为奴颜婢膝溜须拍马,为正人君子所不齿。这首先是一个形象问题,而一个形象恶劣的人的成功必然为自己的形象所制约,这是其一。其二,投靠者也能给投机取巧者带来某种利益,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第一险是站错了队,你不正派而能够投靠成功正说明你所投靠的那位人物也不够正派至少是不够严格,你的与之俱荣的希望也可能最后产生的是与之俱损的结果。所有的不正派的人际关系都可能遭到腹诽,遭到批评,遭到弹劾,遭到查处,遭到恶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也是一个方面。你的不正派的做法必然会付出不轻的代价。其三,你投靠A,他投靠B,于是你成了A的人,他成了B的狗。当权势者变A为B的时候,你的下场如何还用问吗?树倒猢狲散,当A或栽倒或退下以后,你的除了投靠别无长技的处境,还能有什么好结局吗?其四,你把学问精力都用在与别人结党营私或投靠权势上了,你的宝贵时间花在难登大雅之堂上头了,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支付在处理这些不正派的关系所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上了,你还能有多少真本事,你还能有多少健康和长寿?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正常的对于旁人的尊重和善意与不正派的投靠和拉拢的区别界限何在呢?这里第一是道德原则。你的所有尊重和善意是合乎道德的吗?第二是良知原则。你的哪怕是讨好你的老板你的上司你的部属你的朋友的做法,有没有令你的良知感到不安的东西?第三是合法原则。你对某某人好,你的好有没有与法律准则相违背的东西?第四是公开原则。你与某某关系好,你敢不敢公开承认你们有友好的知己关系?就是说,你的人际关系的各种细节,有没有不可告人之处?第五是尊严原则。你是怎么样来尊重旁人和施惠于旁人的?你是否在人际关系中维护了自己和对方的尊严?你与旁人的关系中有没有有损于自己的人格或他人的人格的行为语言?最后是不苟树敌、不苟斗原则。力图自己有良好的人缘,力图得到更多的人的好感,这是可以理解也可以允许的,但是动不动拿旁人的人当对立面,动不动人前人后攻击旁人,传播对旁人不利的流言飞语,乃至动不动打报告写告状信煽动一些人为你冲锋斗争,则是不可取的,应该说那是可恶的下流的与可耻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人与你意见不一致想法不一致,这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不一定就是你的敌手对手,而你如果采取一种恶棍式的至少是杠头式的态度,如果你好斗,动辄气急败坏、每事必争、神经兮兮,你收获的也只能是批评、反感、反击、厌恶、孤立、绝望、人怨而又是怨天尤人,叫做六月的韭菜--臭一街。赢得好人缘的八大诀窍好人缘是一个人的巨大财富。有了它,事业上会顺利,生活上会如意。但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你的辛勤努力。一、尊重别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这条朴素哲理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可以说,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少礼貌意识。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著周围的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领著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二、乐于助人人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尤其要十分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视帮助者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创立经济学时,正是他在经济上最贫困的时候,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他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对此,十分感激。当《资本论》出版后,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的衷心谢意:“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可能,我只有归功于你!没有你对我的牺牲精神,我绝对不能完成那三卷的巨著。”两人友好相处,患难与共长达40年之久。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故事”。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如果你能做到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但能显示出你的博大胸怀,而且还有助于“化敌为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人际环境。三、心存感激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最是微妙不过,对于别人的好意或帮助,如果你感受不到,或者冷漠处之,因此生出种种怨恨来则是可能的。经常想一想吧:你在工作中觉得轻松了,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你在享受生活赐予的甜蜜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生活在社会大体里的你我,总会有人为你担心,替你著想。享受著感情雨露的人们不要做“马大哈”,常存一份感激之心,就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情感的纽带因为有了感激,才会更加坚韧;友谊之树必须靠感激来滋养,才会枝繁叶茂。王老师在自己就职的学校里很有人缘,威信颇高,有人问他原因时,王老师讲:“古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虽做不到这一点,但我始终坚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时时处处想著别人,感激别人。”王老师道出了为人的真谛。因为有了感激,你才会成为一个好同事、好朋友、好家人。四、同频共振俗语说:“两人一般心,有钱堪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针。”声学中也有此规律,叫“同频共振”,就是指一处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会发出更强的声波振荡,而遇到频率不同的声波则不然。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主动寻找共鸣点,使自己的“固有频率”与别人的“固有频率”相一致,就能够使人们之间增进友谊,结成朋友,发生“同频共振”。共鸣点有哪些呢?比如说:别人的正确观点和行动、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等等,都可以成为你取得友谊的共鸣点、支撑点,为此,你应响应,你应沟通,以便取得协调一致。当别人飞黄腾达、一帆风顺时,你应为其欢呼,为其喜悦;当别人遇到困难、不幸时,你应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你自己的困难和不幸……这些就是“同频共振”的应有之义。在某学校里,秦红和苏仪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她们经常穿相近的服装,经常一起去散步,经常一块去打球……可以说俩人形影不离,同吃同住,保持默契,相互支持;夸张地说,俩人是同甘共苦,“同频共振”。这些,不仅是两人为一对要好朋友的表象,而且也是两人成为要好朋友的原因。五、真诚赞美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之所以得其殊遇,一在于其“美”字,表明被赞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于其“赞”字,表明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以使得人们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历史上,戴维和法拉第的合作是一个典范。虽然有一段时间,法拉第的突出成就引起戴维的嫉妒,但其二人的友谊仍被世人所称道。这份情缘的取得少不了法拉第对戴维的真诚赞美这个原因。法拉第未和戴维相识前,就给戴维写信:“戴维先生,您的讲演真好,我简直听得入迷了,我热爱化学,我想拜您为师……”收到信后,戴维便约见了法拉第。后来,法拉第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名满欧洲,他也总忘不了戴维,说:“是他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可以说,赞美是友谊的源泉,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它不但会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更加紧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六、诙谐幽默人人都喜欢和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的人交往,而不愿同动辄与人争吵,或者郁郁寡欢、言语乏味的人来往。幽默,可以说是一块磁铁,以此吸引著大家;也可以说是一种润滑剂,使烦恼变为欢畅,使痛苦变成愉快,将尴尬转为融洽。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机智幽默。有一次他去某小城,临行前别人告诉他,那里的蚊子特别厉害。到了那个小城,正当他在旅店登记间时,一只蚊子正好在马克?吐温眼前盘旋,这使得职员不胜尴尬。马克?温却满不在乎地对职员说:“贵地蚊子比传说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间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十分香甜。原来,旅馆全体职员一齐出动,驱赶蚊子,不让这位博得众人喜爱的作家被“聪明的蚊子”叮咬。幽默,不仅使马克?吐温拥有一诚挚的朋友,而且也因此得到陌生人的“特别关照”。七、大度宽容人与人的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大度和宽容,就会使你赢得一个绿色的人际环境。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会越走越宽,而思想狭隘,则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个才华横溢、度量狭窄的英雄人物,而据史书记载,周瑜并不是小肚鸡肠,而是因为自己的大度宽容拥有一份好人缘。比如说,东吴老将程普原先与周瑜不和,关系很不好。周瑜不因程普对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不抱成见、宽容待之。日子长了,程普了解了周瑜的为人,深受感动,体会到和周瑜交往,“若饮醇醪自醉”──就像喝了甘醇美酒自醉一般。八、诚恳道歉有时候,一不小心,可能会碰碎别人心爱的花瓶;自己欠考虑,可能会误解别人的好意;自己一句无意的话,可能会大大伤害别人的心……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就应真诚地道歉。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过失、化解矛盾,而且还能促进双方心理上的沟通,缓解彼此的关系。切不可把道歉当成耻辱,那样将有可能使你失去一位朋友。英国首相丘吉尔起初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印象很坏,但是他后来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许的方式表示道歉。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元帅有一次错怪了洪学智将军,后来彭德怀拿了一个梨,笑著对洪学智说:“来,吃梨吧!我赔礼(梨)了。”说完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当然,一个人要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好尽量减少自己的过失。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为拥有好人缘计,一个人应不断检讨自己的过失、提高个人的修养才是。不要告诉人家你更聪明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提醒他忘记了的。英国十九世纪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作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我认识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最近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律师楞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这位律师后来对我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提醒他忘记了的。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你这样说不更好吗?“唔,我倒有另外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试问,谁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呢?其实,那才是科学的做法。有一次,我去访问著名的探险家和科学家史蒂文生。他在北极圈内生活了11年之久,他告诉我他正在做一项实验。我问他:“史蒂文生先生,你打算从实验中证明出什么呢?”我永远不会忘掉他的回答,他说:“科学家永远不会打算证明什么。他只打算发掘事实。”那位因为正确而犯了错误的律师,如果懂得史蒂文生的思考方法,他就一定会使法官的态度宽容大度起来。我们不少人都犯有武断、偏见的毛病,我们不少人具有固执、自负和嫉妒的缺点;一般都不愿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罗宾森教授所说的“人”确实是这样,包括我自己在内。不久以前,我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我布置一些窗帘。等到帐单送来后,我大吃一惊:费用远远超过了我所预计的。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我,问起窗帘的价格,我告诉他以后,他说:“什么?这太过分了!他占了你的便宜了!你怎么会上当的呢?”我吃亏了吗?是的,他说的是实话。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否定自己判断力的实话。作为一个凡人,我开始为自己辩护了。我说:“好货总有好货的价钱,你不能以便宜的价钱到高质量的东西。”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他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有兴趣,说他要是负担得起的话,也希望在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我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我说:“说实话,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我后悔订了这些窗帘。”我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可见,如果对方处理得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里,结果就适得其反了。如果你还想知道一些有关做人处世、控制自己、加快人格成熟的知识的话,不妨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他在自传中说:“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表达文字上或语言上过分肯定的意见。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见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50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惯,使我提交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其实,富兰克林在这里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念--这只不过显示了他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让、和善。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回答2:

你是问别人怎么做到能看着别人说话吗?其实只要不盯着对方的眼睛都很正常的,习惯了就好

回答3:

6、 江南春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