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的优点
标准成本法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为:
(一)成本角度:提供了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目标成本。从目前的状况看,管理层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非常重视包括成本管理在内的主要经营目标的考核,简便易行的目标成本法自然成为企业负责人主要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但目标成本法从原理上讲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在有效作业条件下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直接材料和人工费用,以及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等因素,制定标准成本,需要销售、生产、计划、采购、物料、工艺、车间、会计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商定,因此,标准成本的制定有科学的依据,能够实现企业产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符合企业发展的潮流。
(二)会计角度:提供了一种清晰简单的核算方法。采购环节,采购部门根据各类产品的BOM结构资料配套购入相关原材料,材料入库时按标准成本计价,材料采购成本核算大大简化。生产环节,车间领用的直接材料、消耗的直接人工按实际数量×标准单价,借记生产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进行计算并结转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产品完工时按产成品实际数量×标准成本,贷记生产成本;在整个生产环节材料的领用、工序的移动、任务的完成都使用标准成本。销售环节,只要得到产品出库的品种、数量,就很容易计算得到销售成本。对于所有物料、产成品等在流转环节都使用标准成本,产生的差异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极大地减少了会计核算及财产清查的工作量。
另外,在标准成本法中,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是分别列示的,相关账户均可直接按标准成本入账,不必等到实际成本计算完成后再编制会计报表,因此大大简化了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
(三)管理角度:提供了一种业绩考核的工具。在采购环节,如果出现了采购价差,说明由于实际采购价格偏离标准成本而形成的,采购部门需要对此差异负责并进行分析。在生产环节产生的生产耗费成本差异,应由生产部门对此差异负责。在销售环节,由于使用标准成本,销售毛利及毛利率计算很方便,很容易计算与公司目标的差异,销售毛利是衡量销售部门的重要指标,销售部门对此项指标负责。由此看出,标准成本法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对供产销各部门的业绩考核,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标准成本,将成本指标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人,并将差异与奖惩挂钩,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同时,使用标准成本法有利于进行较为客观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对比分析,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标准成本是一种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目标成本,主要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标准成本的作用:1、标准成本是评价企业成本管理业绩的标准;2、标准成本通常也用作责任中心的责任标准。标准成本的分类:1、基本标准成本2、理想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系统是用以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具体由标准成本制定、差异分析和差异处理三个部分组成。
标准成本系统优越性
1、标准成本是实际成本的检验标尺,能够快捷地发现实际成本中料工费的异常。 进一步对比分析,达到有效成本控制的目的。
2、标准成本是报价体系的核心与基础,以标准成本为基础,有了目标毛利,就可以计算出目标价格;有了目标价格,亦可以计算出目标毛利。
3、BOM是标准成本的核心部分,有了销售订单,可以通过BOM计算出材料需求量,也可以下推生产任务单与领料。
4、标准成本是销售与采购预算的基础,也是毛利与利润表预算的依据。
日常核算与工作
1、BOM资料的维护与更新
2、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波动,标准成本也要随之调整
3、工作中心的小时费率的更新与调整
4、工序工时的更新与调整
5、生产效率、人员工作效率的更新与调整
6、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对比分析,查找差异原因。
标准成本的优越性:(1)标准成本是一种目标成本;(2)标准成本是控制的依据;(3)标准成本是考核的尺度;(4)标准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考;(5)在标准成本会计下,用预计数计算产品成本,只在期终调整差异。
标准成本系统的日常核算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