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
传说为治理洪水而操劳得“股无肱,胫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所以《聊斋志异·青凤》中的老狐精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
在中国与韩国的传说中,常出现的九尾狐是只有九条尾巴的狐狸。它可以变成艳丽的女人诱惑男人,据说每条尾巴都有不一样的法力。其实九尾狐并不是指它只有九条尾巴,而是有无数条。据说,当一只狐狸活了超过一千年,它就会变成九尾狐。
外国神话
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奴隶制王朝),同时他也是个虔诚的耆那教信徒。耆那教是筏陀摩那在公元前6世纪所创立的宗教,同印度教和佛教一样,相信灵魂解脱,业报轮回,主张非暴力、不杀生、行善积德。当他死后被火化,留下了三颗类似于宝石的东西,相传为舍利,有大法力,得之者可得天下。九尾狐希望得到这三颗舍利。幻化成人形嫁给了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印度君王宾头沙罗,成为其妃子华阳天。
结果被宾头沙罗正妻达摩王后之子阿育王识破,被赶出宫廷。后来一位印度僧人将三块舍利中最重要的一块带来中国,并且央求当地有名的玉石工匠将其和一块名玉镶嵌在一起,那块玉就是和氏璧。九尾狐随即追随舍利来到正处于战国时代的中国,不过战乱纷争,九尾与玉都失踪了。
后来三块舍利一块留在了印度另外一块在展转中落到了月氏族人手中,张骞出使西域是将其带回。印度的一块在玄奘法师与印度的佛法交流时候也带到了大唐长安供奉。三块舍利此时都在中国。然而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交流佛法却又带走了一块,天宝十二年抵日本。后来日本派遣使者吉备真备到中国来,妖狐便溜进了吉备真备的船里到了日本来。然而,带去日本的那块舍利却引起了日本的动荡,成为了众多妖魔争抢的宝物。在日本引发了一场常世与现世之间人和鬼魂的惨烈战争,已至于当时的京城成了一座鬼城。可见它的力量之强大。在公元794年,恒武天皇建京不到十年,被错杀的皇太子早良亲王怨灵不散,天皇被迫移都至平安,设了幕府将军扳之上田村麻吕像镇摄皇太子的鬼魂,从此拉开垂天下以治四百余年的平安时代的序幕。
不久后九尾狐则化身玉藻前,迷惑鸟羽天皇。当时玉藻前受鸟羽天皇宠幸,玉藻前这个名字就是天皇所赐;和桀纣的传说一样,玉藻前引诱天皇不理朝政,又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们开始怀疑她,请安倍泰成暗中对她进行调查,证实千年九尾妖狐所化,御体康复的天皇恼羞成怒,将其逐出宫廷。结果离开皇宫后九尾狐在那须野屡添恶名,上皇命令派遣出三浦义纯和上总广常及其部下八万的讨伐军并将其击退。后来在第二次战斗中被阴阳师安倍晴明擒杀,据说其残骸变成了会放出毒来的石头即杀生石(会喷出毒液攻击鸟类及昆虫,令动物无法近身的石头,保留在那须野)。它是带有非常厉害的咒毒的石头,接近的人或兽会被毒死。本来是在栃木的那须高原,后来被名为玄翁和尚的高僧打碎,飞散到日本中三处名为高田的地方。另外,据说在此时飞散的残渣化成尾先狐和犬神,成为了被各地的使役术师使役的使魔。 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与之密切相关,人类对狐的敬仰、认同之情与厌恶、恐惧之情,也彼消此长。
人类之所以对狐敬而远之,烧香礼拜,讨好贿赂,正是想制制不住,防又不胜防的结果。例如《朝野佥载》写道:“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日:‘无狐魅,不成村。’”由《广异记》所载,长孙无忌美人为雄狐所占,请术士崔参军惩治,崔参军调动家神,战不能胜,又调五岳神前来,最终也只是驱赶了事的故事,可见人类对神狐的无可奈何。 山海经(周、秦、汉)
九尾狐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山海经》就记有青丘九尾狐。又有是与西王母一同出现的神兽,是祥瑞于子孙兴旺的象征。解读这些古老记载,九尾狐其实是位于东方或南方的青丘这个地方原始部族的图腾物,《山海经》说它“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胁敌人、保护本部族安全方面具有神性。又说“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气的侵害,这显然是与九尾狐图腾信仰相关的原始巫术,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千字文(南北朝)
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亦禹娶于涂山氏之女的遗意。后世反其意,以“食人”之九尾狐为妖,六朝时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已谓妲己为九尾狐,明人小说《封神榜》则更发挥其说,因而乃成为妖媚工谗的女子主詈称。在中国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也是发生在汉代,就是被妖精化,在“物老为怪”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狐狸不比龙凤麒麟,是很难保住它的神圣地位的。尽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经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经,不免胡作非为,就像没成正果之前的孙猴子一样。不过在唐代人的观念里,最厉害的天狐--九尾天狐却仍保持着正派风范。可惜九尾狐的光荣史终究是要结束的,只不过因为它神通最大比别的狐结束得晚一些,也正因为它神通最大,当它被妖精化后也就成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儒林公议(北宋)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况《儒林公议》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可见九尾狐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是什么瑞狐、神狐,变成坏东西。而也在这个时期,中国远古史上一个著名女人被说成是九尾狐,而且传到日本,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八:“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继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写的《狐媚记》,其中说“殷之妲己为九尾狐”。《狐媚记》记日本康和三年(1101年)事,相当于宋徽宗时期,可见在此前中国已经有这种说法了。其实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经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诗人、学者阿袁(即陈忠远)《沁园春. 应邀出席全国政协礼堂常委会议厅首届中国当代商会发展论坛感赋》中所及大抵亦是此义:“驰逐风云,刘项英雄,总不读书。算名厅座上,曾知牧豕;鲜花台畔,仍恋呼卢。一旦从心,万家驻足,满赚金元却脍鲈。今何日,看官商媚笑,左右欢呼。 纷纷权力寻租。更多少来回九尾狐!正世多苗晋,归心元载;时无鲍叔,青眼夷吾。秋老灯红,夜深酒绿,闲御金风忆五湖:扁舟外,问茫茫烟水,谁识陶朱!?”
武王伐纣书、封神演义(元、明)
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说是超级狐妖的完美结合。在小说中的描写,则是由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开了头,再由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广而大之。
在《武王伐纣书》中,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妲己的结局是在武王克殷后被姜太公用降妖镜逼住现出原形,然后把她装进袋子用木碓捣死。之所以费了这么多周折,原来是因为行刑的刽子手让她那“千妖百媚妖眼”撩拨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书》基础上对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发挥,写了她做的许多坏事。相反商纣王“才兼文武”并不那么坏,而且外有忠臣良将,内有贤后淑妃,本来江山稳固得很,都是这个千年九尾狐狸精带着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真性”。有趣的是妲己被斩时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写,比《武王伐纣书》更为生动细致。小说极力渲染她如何如何“娇滴滴”地把行刑军士迷得“软痴痴摊作一堆”,最后还是姜子牙用宝贝葫芦取了她的首级。《封神演义》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来关于淫妇型狐妖媚人的观念推向极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观念推向极致,也把女色禁忌观念和“从来女色多亡国”的女祸观念推向极致。
其它记载
《山海经》记载九尾狐有食人的特性,那么它不能定义为灵兽,灵兽只有人食它的份,它是不食人的,也有学者认为,九尾狐能食人只能说明它能威胁敌人,这恰能体现保护神的特性,再结合后来的衍生出来的故事,九尾狐实际上是渴望人类生活的,白狐若想幻化为人,要经历千年的修行,传说狐狸修行一百年才多出一个尾巴,修行千年才长出九尾来,而只有九尾才能幻化为人类。正是由于东夷人对狐仙的特殊感情,才成就了<聊斋>的独特成就和蒲松龄的极大成功。
此后还有一些小说写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说《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晚清小说《九尾狐》不是写狐妖而是写妓女--妓女胡宝玉绰号九尾狐。小说说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寻常之狐尤为厉害”,所以拿来比胡宝玉这“一个极淫荡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体的观念,妓就是狐,最坏的妓当然是九尾狐。
从九尾狐涂山女到九尾狐妲己,九尾狐的神圣和光荣彻底丧失了,九尾狐成为最淫最媚最坏的女人的象征。
山海经(中国):公元前2100年,至近4100年。
苏妲己(中国):公元前1000年,至今3000年。
华阳夫人(印度):公元前200年,至今2200年。
玉藻前(日本):公元后1100年,至今9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