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殊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时兴的宽幅带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和服的来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阁下,据《魏志·倭人传》中记录:“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个中,毋须见风使舵。”这就是和服的雏形了。大和时期,倭王曾三次吩咐?消磨使节前去中国,带回多量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作风传入日本。奈良时期(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遭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荣耀刺眼,在日本大受欢送,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恋慕不已。次年,天皇敕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原文。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期,依照日本的传统习气和审美情味,带有隋唐原文特征的原文逐步演化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没有较大的更改。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遭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发明出来的,劈头腰包在前面,后来移到了后面。
日本仿效当时的隋唐进行了大化改新,学习唐朝文化。在腰带,衣服的图案、花纹,还有整体的风格都很相似。
日本平民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故称为“吴服”。而贵族的服装则受之后的唐朝影响更深,称为“唐服”。从镰仓时代起贵族和武士逐渐开始在家里穿着吴服,从室町时代开始上层贵族也开始穿着吴服。江户时代起吴服的样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无几。今天,平民在节日、庆典上多穿着吴服,即一般意义上的和服,而皇族礼服仍以唐服为主,偶尔穿着吴服,礼服中最华丽的是十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