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更强调的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能力体现了学生创新学习的基本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只有对课标理解透彻,具体,才能灵活处理好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练习一、主体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既有认识活动,又有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裴娣娜教授把人的主体性分为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三个本质特征。独立性即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践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实质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的适应和能动性;而创造性则是对现实的超越。主体性发展水平一方面表现为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表现为主体能力,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构成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由此可见,创造性是人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是突破,是革新和进步。主体意识强的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爱标新立异,爱发表与众不同的独立见解,喜欢出新点子,有流畅的思维,对现实的刺激能产生大量的观点、意识和方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致力于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充分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培养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完成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二、赏识教育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赏识教育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激励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的一种正向动力。虽然激励是一种外力,但它是通过激发人内心的潜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是一种持久的动力。如果通过激励帮助学生建立了积极的心态,建立了对自己替能开发的自信心,外力就会变成内力,学生就能不断前进。
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它可以给人以前进的信心,它可以鼓舞人扬起创造的风帆,提供他们发挥潜在才能的无限空间。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评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
生活中也常常这样,最亲爱的人的一声赞美,会令你立即信心百倍。而一句轻蔑的嘲讽,足以教人信心全无,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寻找和重建。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长久而又艰苦的事情,在学生有了进步时,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可以使他们增加成功的快乐;在学生遭到挫折时,恰当的鼓励可以使他们减少失败的沮丧,这样“十年寒窗苦”就会变成“十年暖窗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快乐的心态中学习,“要我学”就会变成“我要学”,厌学之心就会被“学而不厌”所取代。当然,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但批评要讲究艺术,批评之前不妨先予以表扬,充分肯定其闪光点。另外,批评之中也要渗透鼓励,达到既不伤害其自尊心,又能使其正视缺点和错误的目的。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东西,是现实中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形成书写知识体系的基石,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掌握教学质量途径之一。现就试图从引进概念,讲解概念,巩固概念方面谈谈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引进概念,做到激兴趣,重方法,引发思维,使学生爱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会学、肯学、善学。因此我在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符合学生内在需要的问题,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精神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这就必须在“引进”上下一番工夫。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直观引入。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一些实例及事物引入,讲解概念,使学生获得知觉、表象等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数学概念,由具体到抽象。
2、以旧引新,铺路搭桥
以旧引新,铺路搭桥。有些概念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而来的,新的概念往往是旧概念的发展和延伸,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3、动手计算,发现新知
有许多概念,不便于实际引进,同时与旧的概念的联系不大,在这些概念中则可以通过学生动手计算来引进。
如何引导学生探求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概念教学核心问题。所以概念引入后,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向学生清楚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学生通过演算、观察、比较、归纳得出乘法交换律意义,明确其特征,形成明确的概念,并知道的用途,使一些计算简便,提高学生演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