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少林拳的相关知识

2024-12-04 20:34:1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少林拳
  少林拳

  --------------------------------------------------------------------------------
  中国拳种之一,得名于少年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中国拳术的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

  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嵩岳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孝文帝和十九年(一说太

  和二十年)兴建。关于少林拳的源流,1919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记载,达

  摩“所创十八罗汉手即为后世少林拳之滥觞”,而1930年出版的《少林武当考》

  ,经过若干考证,认为是“附益伪妄之说”,“不足信也”,这种争议久无定论。

  达摩、亦作达磨,全名菩提达摩或菩提达磨,南天竺僧,或云波斯人,后世论述其

  生平,多从北魏杨衍之《洛阳伽蓝记》和唐释道宣《续高僧传》之说,自宋《景德

  传灯录》流行后,传说颇多失实,附会日益增多。近世史家对史籍所载达摩“游嵩

  洛”、“寓止于嵩山少林寺”以及“尝托兹山”等与少林寺有关的事迹,论说不一。

  根据《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所记传略和《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所作考辨:菩

  提达摩于“刘宋时来华”,“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至洛阳,曾瞻仰

  修梵,永宁等寺。此后,他的行踪不出今河南北部,其卒年当不早于公元525年”

  。达摩在中国创“一乘宗”教派或称“椤伽宗”。“以唐初已很衰微,......文献

  极少流传......此宗思想亦不可深考”。有关达摩创十八罗汉手及少林拳一说,多

  出自明代天启四年行世的《易筋经》,存疑很多,不可轻信。实事求是的论断,尚

  有赖于史籍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和考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拳术、发愤武事的记载,最初见于《旧唐书. 稠禅师传》

  。据《秦王告少林寺主教书》和唐裴《嵩岳水林寺碑》所记,唐初,少林寺僧曾帮

  助唐太宗征王世充,寺僧有功者13人,唐太宗并赐庄田40顷,扩充庙宇,建立

  僧兵,僧众达5000多人,少林寺从此进入兴盛时期,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寺养僧兵后,练武就直接与作战相关连,为少林拳术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为了提高实战能力,不仅练拳术、器械、而且也练马战、步战、轻功、气功等。寺

  僧还经常邀请各地武术名家指教,各方武术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经送宝,这样,少

  林寺实际上已成为全国会武之地,使它有机会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之精华。宋

  以后,少林武术先后汇纳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韩通的通背,马籍的短打等18

  家拳法之长,著拳谱于寺,留传后世。传说在金元时期,觉远和尚西出师,李叟和

  白玉峰人入寺授拳及气功。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访少林寺传授临互相促进,

  经过历代研练和总结。逐步发展成为有拳法,器械等多种内容。体系完整、大路精

  湛的武术流派。

  少林拳的内容有:1、拳术——有单练和对练两种,单练有小洪拳2路,大洪

  拳12路,罗汉拳3路,老洪拳1路,炮拳3路,长拳2路,梅花拳2路,朝阳拳

  1路,通背4路,长护心意门1路,关东拳2路,青龙出海拳2路,扩身流星拳1

  路,龙虎豹蛇鹤拳各1路等几十路,对练的有六合拳6路等;2、技击散打——单

  练、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虑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群

  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俞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迎门

  铁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枪等百余种:3、气功——有少林易筋经,小武功,混元

  一气功,阴阳气功等。4、器械——单练、对练、枪刀剑棍,长短软硬十八般兵器

  一般都有,但以棍术为最著名。少林拳的套路结构紧凑,动作朴实健壮而敏捷,攻

  防严密,招势多变,力量的运用灵活而有弹性,着眼于实用,不练花架子,具有很

  多攻防特色。

  少林拳首选 要求练好基本功,即站桩。桩有马步、椅子桩,丁字桩等,同时

  也练视、听、抓、拉、推、举、踢等。“拳打一条线”是少林拳最鲜明的一个特点,

  法有八要,即起、落、进、退、反、侧、收、纵。套路直来直往,动作朴实、

  几种套路演练均在一条线上,现在少林寺千佛殿上练拳留下的脚窝就是明证。

  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是: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运用自如;眼法以目注

  目,以审敌势;身法起横落顺着重掌握重心,有失平衡;小法进低退高,轻灵稳固

  ,在使用的方法上,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战术上善于声东击西,指上打下,

  佯攻而实退,似退而实进,虚实兼用,赐柔相济,乘势飞击,出手无情,击其要害

  。所以拳谚用“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来形容其变化多端的

  战术。在动、静、呼吸、运气、用气方面,也有其特点。如拳诀说“拳打十分力,

  办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在演练时强

  调一个套路要一气呵成,要做到肩与腌、肘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与意、意

  与气、气与力的内三俣,形成内外一体。用鼻呼吸,集中劲力,必要时用嘴配合发

  出吼声,以威慑对方,打出迅雷不及掩耳的爆发力,克敌制胜。

  少年寺白衣殿南北山墙上各有一幅寺僧练武的壁画,称为“拳谱”,是清朝末

  年绘制的,有六合拳对练和各种器械对练,生动记述了寺僧练武的情景,突出了少

  林拳手眼身法步的特点和攻防要领。

  少林寺和尚历代苦练拳法,因武艺高强多次被征参加战事,明代天启年间建有

  少年观武碑,现存少林寺,上面记载和林拳的技术特点和作用。又据《中国体育史》

  介绍,“少林拳即俗所称之外家,其术以搏人为主”,“而外家之中,流派至杂。.

  .....不外阴劲阳劲二派......或即世俗所言之南北二派,北派尚刚,南派尚柔..

  ....故拳术斯分刚柔之别”。南派重拳,尚短手,北派重腿,尚长手,即所谓“南

  拳北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县建立了业余武术学校,成立了

  少林拳研究小组,搜集到一些民间珍藏的拳谱。挖掘出一些濒于绝传的拳术和器械

  套路,并培养了一批练少林拳的骨干和教练员,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并在节日

  举办武术表演等。当地群众男女老幼练武,已经蔚然成风。少林拳在国外,特别是

  在日本也很盛行。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及其他国家少的爱好者曾频频来华访问少林

  寺。少林拳这个古老的拳种,现在正在为传播各国友谊、增加人民健康而大放异彩。

回答2:

少林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时西域高僧佛陀(即跋陀)来北魏京都大同传教,深得孝文帝敬重。太和二十年,北魏迁都洛阳,佛陀随同南下,孝文帝为其在洛阳修建禅林,供佛院宣教,而佛陀性喜幽静的山林溪谷,屡赴嵩岳。高僧谢世后,孝文帝下令在少室山为佛陀造寺,取名“少林”。据传,达摩自527年历时三年,经广州、南京渡江,来到少林寺,在佛院开创的基础上,广集门徒,传授禅宗,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嵩山少林寺名重一时,成为禅宗祖庭。传说达摩就是在少林寺修行期间,创出了少林拳法共七十二种,号称“七十二绝技”。
少林寺之所以闻名,除了它在佛教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少林武术。7世纪初,在唐太宗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僧侣助战有功,受到李世民的赞赏和支持,并立碑于少林寺,特许少林寺自立营盘,建立僧兵,于是论兵讲武之风大盛。在得到李唐王朝的支持后,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寺僧不仅习练拳法、器械,而且也练习马战、步战等功夫,更延请当世武术名家前来指教。一时间,各地武术名人慕名而至,取经送宝。这样,少林寺实际上已成为当时的全国武术交流中心,使其得以博采众家之所长,汇集中华武术之精华。经过历代研练和总结,少林拳逐步发展成为有拳法、器械等多种内容,体系完整、套路精湛的武术流派。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传播佛道二教,并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庙庵观,遂遭废弃。大象年间,静帝宇文衍,重建佛寺,并改少林寺为“涉梏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恢复“涉梏寺”为“少林寺”,并赐田一百顷,供寺僧生活养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业重振。拥有土地14,000多亩,殿堂楼阁5,000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刹”的称号。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续了45天。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从此成为残墙断壁。瓦磷堆积,杂草从生,破败不堪的一个寺院。石友三是破坏文物的千古罪人。
少林拳法特点:姿势结构严谨,动作朴实;发力刚猛,节奏明快;手随声发,声随手落;摸起顺落,直来直往;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有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之说。至今传说少林寺有七十二项绝技,具体是:一指金刚法、双锁功、足射功、拔钉功、抱树功、四段功、一指禅功、铁头功、铁布衫、排打功、铁扫帚、竹叶手、蜈蚣跳、提千斤、仙人掌、刚柔法、朱砂掌、卧虎功、泅水功、千斤闸、金钟罩、锁指功、罗汉功、壁虎游墙功、鞭劲功、琵琶功、流星桩、梅花桩、石锁功、铁臂功、弹子功、柔骨功、蛤蟆功、穿帘功、鹰爪功、铁牛功、鹰翼功、阳光手、门裆功、铁袋功、揭谛功、龟背功、蹿纵术、跳跃法、铁膝功、轻身术、摩插术、石柱功、铁砂掌、一线穿、吸阴功、刀枪不入法、飞行功、五毒手、分水功、飞檐走壁法、翻腾术、拍木桩、霸王肘、拈花功、排山掌、马鞍功、玉带功、阴拳功、砂包功、点石功、拔山功、螳螂爪、布袋功、观音掌、上罐功、合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