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分别写出20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两个故事情节

2025-01-08 18:55: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皇叔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孔明是伟大的;治国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专长的。
庞统是可惜的;出场是很少的;长相是挺丑的;死的是很惨的。
云长是红脸的;胡子是很长的;自负是肯定的;倒霉是迟早的。
翼德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细的;嗓门是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子龙是完美的;大家是喜欢的;胜仗是常打的;受伤是没有的。
孟起是英武的;单挑是不怕的;父仇是想报的;最后是病死的。
汉升是挺老的;胡子是很白的;经验是丰富的;射箭是神准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是讨厌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姜维是好样的;文武是全才的;打仗是很行的;失败是可敬的。
阿斗是幸福的;吃喝是不愁的;操心是从不的;强项是玩乐的。
孟获是皮厚的;造反是没完的;被擒是经常的;总算是投降的。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仲达是小心的;耐心是很好的;大器事晚成的;子孙是厉害的。
郭嘉是可叹的;才华是出众的;英年是早逝的;孟德是痛哭的。
杨修是有才的;缺点是多嘴的;风头是爱出的;被杀是难免的。
张辽是厉害的;死党是关公的;有勇是有谋的;小孩是吓到的。
许褚是强悍的;外号是虎痴的;作战是玩命的;绝招是裸奔的。
典韦是大意的;喝醉是不对的;双戟是被偷的;战死是壮烈的。
孙权是中庸的;父业是继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进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战是擅长的;火气是不小的。
鲁肃是老实的;为人是诚实的;荆州是常跑的;结果是徒劳的。
陆逊是斯文的;做人是低调的;本事是不小的;前途是无量的。
甘宁是锦帆的;水贼是做过的;劫营是拿手的;兵多是不必的。
周泰是忠心的;护主是拼命的;伤疤是暴多的;吴侯是称赞的。
二乔是可怜的;运气是不好的;丈夫是早死的;守寡是痛苦的。
吕布是英勇的;画戟是无敌的;人品是不佳的;勒死是可惜的。
董卓是万恶的;诸侯是共讨的;好色是成性的;下场是可悲的。
貂蝉是绝色的;容貌是动人的;风华是绝代的;红颜是薄命的。
袁绍是兵多的;粮草是充足的;实力是雄厚的;用人是不当的。
袁术是不智的;玉玺是骗到的;称帝是冒险的;时机是未到的。
陶谦是客气的;出手是大方的;地盘是不小的;送人是乐意的。

姓名:太史慈
字号:子义
东莱黄人

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年轻时受母亲之命救援北海孔融的危机。后为刘繇效力,曾与孙策交手数次,并夺下头盔,后因刘繇为孙策所败被俘。孙策爱才而拜慈为折冲中郎将。刘繇病逝后,其部下数万兵卒皆无所依。太史慈遂向孙策自请前往收其兵,并履诺如期回返,平定了刘盘之乱。于建安十一年,跟随孙权进攻合淝时战死。

姓名:许褚
字号:仲康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以勇猛著名,有「虎痴」之称。为曹操赏识,担任侍卫队长,并常担任先锋突击队。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官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个性谨慎少言,对曹操甚为忠诚,曹操去世时,许褚大声哭号以至于呕血,闻者无不伤心。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卒谥壮侯。

姓名:庞德
字号:令明
南安人

原为西凉勇将马超的心腹猛将,和马超一起出生入死,后被曹操收降。关羽攻打樊城时,庞德自告奋勇作先锋,但众人却怕他反叛。 他为表忠诚和决心,临出战前令人做好一口棺材,抬棺与关羽决战,箭伤关羽。最后在关羽水淹七军时被周仓掳获,誓不降敌、慷慨就义, 连关羽亦对之敬佩万分,将之厚葬。

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

历来,有些人认为罗贯中写诸葛有些过分,我以为并非“溢美”,因为他大体上是根据三国志加以放大刻化,这放大不止是艺术手腕,另一原因是陈寿的立场不同,对诸葛亮间有微词,但不敢完全抹杀事实,所以诸葛亮传还不会被打很大的折扣;罗贯中以自己的立场观点,依据总的倾向,必须加以弥补经陈寿打了的折扣,使他还原,同时陈寿在诸葛亮传后关于诸葛氏集的文中有:“……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的话,罗贯中偏一反陈寿所评,不止写他的长于治戎,而且饶有奇谋,既可以纠正了三国志记载的不翔实之处,又可以突出形象,而这个人物正式兴汉安刘这一政治任务主要的实际的负责者,突出他,边可为全书的主题思想服务得更好。
这样看来,三国演义用在诸葛亮这一典型创造上是富有政治意义的,容或有浪漫主义的幻想,但这幻想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罗贯中依据诸葛亮传写诸葛亮,主要值得是抓住“隆中对”和“出师表”。诸葛亮自出茅庐到死,甚至死后姜维照他的遗嘱行事,都是早在出茅庐之前定下的计划,也就是“隆中对”中原则性的说明,作为随刘备服务的既定计划,确确实实,诸葛亮终一生不管如何困难,总想办法克服困难,通过原计划行事,即使因条件变易而有所改动,也改的不太多,这说明了诸葛亮的计划性极强。罗贯中对他的计划有深切的理解,强调了联吴抗曹,这确是诸葛亮的卓见,所谓:“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于为援,而不可图也。”必须联成一条战线,才能对抗“拥有百万雄师,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曹操,而曹操也最怕这一手。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时:
曹操连饮数杯,不觉沉醉,唤左右捧过笔砚,亦欲作《铜雀台诗》。刚才下笔,忽报:“东吴使华歆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以妹嫁刘备,汉上九郡大半已属备矣。“操闻之,手脚慌乱,投笔于地。程昱曰:“丞相在万军之中,矢石交攻之际,未尝动心;今闻刘备得了荆州,何故如此失惊?”操曰:“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就因为曹操完全理解这一可怕的战略,所以矜持不住,不能不动心,不能不“手脚慌乱,投笔于地”。使这样的奸雄也仓皇失措,足证此着不是寻常,更足证诸葛亮的才能、智慧、高人一筹,当他一出茅庐,不久就执行这一战略,赤壁之战便是这一着的具体表现,所以。在赤壁之战的战前部署到两军交锋,用了全副精力来大写特写,并且根据“隆中对”中: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
罗贯中便运用艺术技法写出了抢荆州、借荆州、讨荆州、试荆州,当做重点突出部分。同时若完全依据历史编年,由赤壁之战到“跨有荆、益”就不能挤在一个短时期,为了突出地刻画诸葛亮的才能和诸将的武勇,便创造以闪电式的行动,由赤壁之战胜利一直贯到取得成都,文笔之健,真是无比!从去成都之后,整个节奏放慢,然而仍抓住“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写出了热闹场面——“七擒孟获”,甚至还写出了“六出祁山”和“九伐中原”。总之,想象创造,仍不失根据,依史实又不为它束缚,致损失了想象的完整,乍即乍离,掌握了准确的尺寸。
同时,作者想把兴汉灭魏的主要行动者军师诸葛亮特别突出,有意的把他的出场一延再延,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期待、怀想、渴望!刘备在跃马澶溪之后逢水镜先生司马德操,就知道了有“伏龙、凤雏,两得其一,可安天下”。归途中“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条、乌履,长歌而来”的隐者,以为是水镜先生所说的“伏龙、凤雏”,结果不是,而是徐庶。徐庶给曹操诓走,却借着这个当口说出了“伏龙、凤雏”的来历,并说出了“伏龙”诸葛孔明的闲居地,照理说“伏龙”马上可以见到,却仍劳司马德操再荐,再荐还不能使诸葛亮出场,又来个一访,二访,甚至三访,一边郑重其事,一边“姗姗来迟”,就在这些有意的安排中显出了刘备的“思贤若渴”和诸葛亮的“不同凡俗”。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乐于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身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
次日,辙口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虞此,勿得荒芜田亩。待吾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这便是最著名的“茅庐三顾”和“隆中一对”,全部三国故事的主要关键,兴汉灭魏的一切行动由此发端;诸葛孔明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也由此开始施展。文章是写得够好的,故事是说得热闹的,然而这还是小事,重要的是凭借诸葛亮的的策划指挥纵横捭阔,的所思、所言、所行,不止活画出一个不世出的英雄人物的形象,也贯彻了主题所规定的政治任务。
在诸葛亮出茅庐后接下“伯望烧砘”、“火烧新野”两次获胜;可是曹操的声势过分浩大,一时无法抵抗,所以终有当阳一役的大败,至于刘豫州不得不“败走汉津口”,这时的情势真是危机万分,眼看刘备一蹶不振,诸葛亮也濒于束手乏策了。同时,曹操又提百万之众,乘战胜的余威杀奔江东而来,这要席卷天下的声势多么浩大!
在这样的当口,惟有那样大的饿才能和魄力来扭转局势呢?不用说,谁都会寄希望于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身上,因为他不止有才能、有魄力,他还是时以兴汉为念,且能实现当时人民的意志的人。
开始决不能马上有军事行动,仅显其外交的才能,于是乎出现了被胡适贬值过的“舌战群儒”。但是江东是人才荟萃之所,舌战决不易胜,更糟的是曹操在他未到之前已有一封恐吓信给了孙权,所谓:“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同好。”已经吓得“峨冠博带”的群儒个个抖颤,一心只想投降。总之,投降的气氛已笼罩吴国上下,孙权虽还在犹豫,欲降的成分也比欲战居多,诸葛亮想以口舌之能扭转这个趋势,该有多难?

所以在这一回中的问难答辩虽多,主要的不过是以上这两节:

(一) 答虞翻的:
“孔明曰:‘曹操受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几句话就说中了群儒的心病。他们惧的是百万雄师,孔明居然说是“蚁聚”、“乌合”的部队,如果说这不是真的,却大半是事实,这话纵动不了群儒的新,至少孙权不能不动心的。

(二) 答薛综的: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田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这一段话在今天的我们听来,岂止是迂腐,而且是封建透顶之论。但在那一个年代,也只有这样的话最动听,何况他的目的就在兴汉讨曹,正好趁这个机会把这个大道理搬hulai ,同时,在为吴国之君父的孙权面前说这样的话,风显得动听,孔明厉声侃侃而谈,就为了理直气壮;并且,孔明少时避乱出外,接着躬耕垄亩,不读死书,有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和政治上的实际知识,他深知孙权对目前的时间未做最后决定,一要用话先打动孙权的心,然后后才有办法说出必要的话,因此,只要舌辩胜了无实用的群儒,便露出了转机之兆。
然而,能说会道,在诸葛亮身上是算不得什么的,要是说是他的了不起的才能的话,该是和孙权的谈话及后来的“智激周瑜”。这都能抓住对方的性格、心理,跟着对症下药。因此“智激周瑜”一回书的一切铺排,也只为了以下一段主要文字:
肃先问瑜曰:“今曹操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于将军。将军之意若何?”瑜曰:“曹操以天子为名,其师不可拒。且其势大,未可轻敌。战则必败,降则易安。吾意已决。来日见主公,便当遣使纳降。”鲁肃愕然曰:“君言差矣!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岂可一旦弃于他人?伯符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泰山之靠,奈何从懦夫之议耶?”瑜曰:“江东六郡,主灵无限;若罹兵革之祸,必有归怨于我,故决计请降耳。”肃曰:“不然。以将军之英雄,东吴之险固,操未必便能得志也。”
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别人,笑子敬不识时务耳。”肃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识时务?”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瑜曰:“孔明乃识时务之士,必与吾有同心。”肃曰:“孔明,你也如何说此?”孔明曰:“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鲁肃大怒曰: “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瑜曰:“试请一诵。”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孔明曰:“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
诸葛亮素闻周瑜的英名,又在前头知道了文官大抵主和,武将大抵主战,周瑜是武将的领袖,岂有主相知理?周瑜的一番假话之为假,聪明的诸葛亮当然知道,鲁肃一时为爱国的感情所蔽,所以认以为真,不一定完全为了太忠厚之故,而且鲁肃并不愚昧庸懦,相反得是位有政治才能的人。诸葛亮以二桥刺激周瑜一节是本回书主要点,写来极有风趣。
在这几回书中,都只刻画诸葛亮的智慧和口辩之高,连在赤壁之战中也以正面写周瑜,侧面写诸葛,在战后才把笔锋转到专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上面,这正是在他出茅庐前的既定计划,由此开始实行罢了。他是以赤壁之战打溃曹操的百万雄师,使得他不得不引军北去,从此休整需时,短期中不能妨碍诸葛亮,阻碍他照计划的发展,主要的,因为刘备在这时还没有根据地,更谈不上有更大的作为,所以,在赤壁之战后必须马上以闪电的手段抢取地盘,因此,他大大地发挥了军事的才能,接二连三地夺取了荆、襄一带几郡,作为由此发展到两川的基础,也就因此气坏了周瑜。
在演义中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章节实在太多了,这里我认为最深入人心的两件战事就是:一、“七擒七纵”,。演义中抓住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两句话来生发,可说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传的一个重要关目,描出存在诸葛亮身上的许多优点,很鲜明而具体的刻画出诸葛亮的思想作风。
征南是诸葛亮未出茅庐时既定计划中的一部分,就是“隆中对”中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在刘备死后,他依然念念不忘于“恢复中原”,如果真的要去“北定中原”,一定要先巩固后方,所以他对后主说:
“今臣先去扫荡蛮方,然后北伐,以图中原,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他忠于汉室,自始至终为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所驱使,便不管王连的劝阻,毅然出兵,而罗贯中也完全同情这样做法,所以在此又乘机表现诸葛亮的有才能、有毅力,更刻画这样的人所难能的谦虚,写他先请教于永昌高士吕季平,因而得到“平蛮指掌图”,又请教于马谡,决定了“心战为上”的战略,征南所以成功,就凭借这两点。书中不厌其详地描写七擒七纵,固然由攻心的战略出发,实际还是由“隆中对”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和”、“抚”两字来,因之书中极写他的先加以威,次待之以仁,终示之以信,使符合这“和”、“抚”的目的,而这目的又服从于一个大的目的——“恢复中原”,因之,终得到这样的总结:
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又因为诸葛亮是最颂扬的大政治家,虽已在七擒七纵中表现出来,但书中仍要在尾声中刻画他的高人一筹的才智和政治家的风度:
长史费祎入谏曰:“今丞相亲提士卒,深入不毛,收服蛮方;目今蛮王既已归服,何不置官吏,与孟获一同守之?”孔明曰:“如此有三不易:留外人则当留兵,兵无所食,一不易也;蛮人伤破,父兄死亡,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祸患,二不易也;蛮人累有废杀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人,不运粮,与相安于无事而已。”众人尽服。……
再则,对于诸葛亮先征南,巩固后方,然后大举攻魏,恢复中原以及诸葛亮处理征南事件的方法和风度,完全首肯而予以颂扬;可是其中却不无矛盾,因为战争总是要死人,很难免残酷的行为,人民对战争又总是厌恶的,只能赞成呐喊总正义的或出于不得已的用兵,同时希望“兵不血刃“,反对残杀,所以也有这样的情况: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
可见罗贯中是不同意这种残酷的屠杀,不得不写出了当事者的感受,实则就是罗贯中对这过分残忍的行为的谴责:
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孔明的自责,分明就是作者对孔明的责备,不止这一次,又在另一方面表示了同样的态度,征南胜利班师回朝时祭泸水上的阴魂这一描写,表面上看来是一番迷信的描写,却具有批判的实质,表现了孔明,乃至作者和人民对战争行为的复杂的矛盾心理,完全是现实主义的。
接着表现孔明军事才能的就是妇孺皆知的“空城计”。
诸葛亮在平定南蛮后,西蜀的后顾之忧没有了,跟着要执行北定中原的最高任务,就在这过程中,出现了惊险的场面“空城计”。按史实,这是虚构的情节,裴松之在三国志注已辨其无;三国志平话也只写出了“失街亭”和“斩马谡”,这中间并没有“空城计”。那么,是不是罗贯中毫无依据地杜撰的呢?不是,根据是有的,不过不是正史,而是蚁聚郭冲的记载。郭冲三事说: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
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疆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罗贯中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巧妙处理,显示出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特殊才能,同时突出了诸葛亮其他一些不平凡的优点。演义中“空城计”安排在“失街亭”这一战略错误的重大事件之后和“斩马谡”之前,这样便使前于此的街亭之失的意义也突出了,令人知道这是军事上的重大损失,才使后于此的处斩马谡十分应该,描写出了诸葛亮的坚持原则,执法严明,同时还写出他怀着同情之心,挥着眼泪斩马谡,写出诸葛亮的内心矛盾,终由忠诚于主国利益的道义上的责任战胜了私人的友谊,毅然地斩了马谡,他的眼泪、他的言辞、他的掌握原则,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此,另一个目的也达到了,那就是以“空城计”一事显出诸葛亮不是胡适所说的“神机妙算的道士”,而只是懂得生活发展规律,善于掌握敌人性格,于是显出他有惊人的料人、料事的特殊的本领和在任何重大的紧张的场合决不惧怯,依然能冷静地思考,运用他那特高的智慧,确是个大军事家的形象,然而,是人就会有失误的。书中街亭将失之前就写了杨仪问过孔明:“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这就说明了街亭是军事上的重要据点,决不可失去了,但孔明还是用错了马谡,而使得情势偏是出现这样的意外: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在这样措手不及的紧急情势下,所谓“情急智生”才想到使用“空城计”,不得不弄险,然而这样的弄险在孔明事后所说的“吾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十分紧张的客观情势下逼出来的。这说明了孔明不是会神机妙算的,而是有智慧、有胆略的大军事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胆略镇定地战胜困难。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空城计”这一个惊险的场面,既生动,又同时表现出了孔明和司马懿两个人的性格。孔明的大胆、镇静,司马懿的胆怯、多疑。诸葛亮在这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弄险”,但他敢于“弄险”不是一般的“孤注一掷”式的图侥幸,而是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司马懿和他自己也说明了这一点: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事实上情势太紧迫,身边兵又太少,即使要逃也逃不脱,只有揣摩对方的心理,走这一险着,以孔明那样丰富生活实践知识经验的人,自然有可能正确地掌握多年交手的司马懿的心理,同时,司马懿知道他“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因此推测这一回不是弄险,而是“必有埋伏”;诸葛亮知道他“料我平生谨慎,不曾弄险”,所以敢于弄一次险。
其实诸葛亮的内政才能比外交军事的才能强,三国演义是写战争的书,所以在这方面写得不多,只特别用力写他的军事才能,突出而具体,也因此三国演义竟被后人视为战略战术的教科书。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

回答2:

人物 性格 事迹

赵云 忠勇 单骑救阿斗,截江救阿斗,力斩五将,白帝城救主 。

关羽 忠义 斩颜良 诛文丑 五关六将 淹七军 大意失荆州

张飞 暴躁 三战吕布 十合挑纪灵 夜战马超 义释颜严

马超 勇敢 二十合败徐晃 恶斗虎痴 吓曹操割虚弃袍 夜战张飞

黄忠 好胜 长沙战关羽 取汉中 守米仓山 斩夏候

魏延 叛逆 取川黄魏争功 箭射曹操(掉俩门牙) 谁敢杀我!!!

孔明 料事如神 收二川 八阵图 空城计 借东风 隆中对

刘备 仁义 桃园结义 煮酒论英雄 三顾茅卢 马跃檀溪 隆中对

曹操 狡狯 平袁绍 灭吕布 收张绣 败赤壁 走华荣

袁绍 优柔寡断

袁术 鼠目寸光

董卓 残暴成性

吕布 反复无常

周瑜 气量狭小

孙尚香 巾帼不让须眉

贾诩 足智多谋

曹植 诗人气质

刘禅 懦弱无能

司马懿 心机深沉

另外,能集中体现一群武将性格特点事迹是华容道,分别表现了诸葛亮的神算,刘备的憨厚,关关羽的重情义,曹操的多疑,张飞、赵云的勇猛。其他的事迹还有如单刀会,体现关羽大义凛然等等

回答3:

曹操:奸诈,多疑,善于用人
关羽:忠义
诸葛亮:忠诚,稳重,经纶济世之才
刘备:仁义
张飞:鲁莽
杨修:聪明但不善猜测主公的心思
袁绍:优柔寡断
董卓:残暴
周瑜:才智过人但气量狭小
吕布:武力超群但智力缺乏,目光短浅
贾诩:才智过人,心机很重(是三国中善终的少数几人中的一个)
姜维:计谋过人,武力超群
孙策:任人不疑,知人善任但气量狭小,爱容貌
袁术:目光短浅
赵云:武力超群,衷心护主

回答4:

故事情节是武打 和 计魔
性格都是命运决定了的 都是欲望的显示

回答5:

在柳涟器里书入联,接
b1 6。P Ш 即可
看来再说下去也不可能有更多收获了,劲只能说着感谢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