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师兄.怎么能不换气念经.以及关于《大悲咒》的问题

2025-02-05 16:39: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好,希望您耐心读完。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好,希望您耐心读完。

师兄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以前也有这个疑问,我跟您一讲您就知道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回事了。音频也不用制作,也不是什么僧人们气要长些。原因就在于,您听的录音,一定是一群僧人在一起念诵的。对吗?比如30个僧人,大家匀速念《大悲咒》,那么,其中10个人咽唾沫换气时,至少还有20个人没有换气依然在念咒。所以旁人听见的全是连间隙都没有的连串唱诵。就是因为有人咽口水时,也有人没有停,依然在念。就这么简单!

呵呵。我以前也有这个疑问。师兄可以去搜索一下 万佛城 的僧人,他们录了一个《楞严咒》的音频。师兄仔细听,带头的那位比丘尼和声音很大的那位比丘在换气时,其他有僧人没换气,仍然连着保持速度。这就是为什么念佛诵经的时候,听着声音连贯不断的原因。

恩。。末学是念佛的,我自己常念不断,给师兄一些念佛 诵经 以及持咒的建议吧,我们互相探讨。我也是从一些祖师古德那学来的。师兄不要追求一气念完。因为自己没有这么长的气,长久这样强迫自己,容易伤气。若是想应和着音频里僧人的速度来念,可以用金刚念。就是不震动自己的声带,像说悄悄话那样念。这样你呼气时可以念,吸气时也可以念,只要内心不急躁,这样念就不容易伤气。咽口水时,嘴上虽然不能念,心里面接着补上那一句就行。念佛诵经时,重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把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摄捏在你所念诵的经咒上,连连不断。眼镜:不要乱看。耳朵:要去“听”自己嘴上和内心念咒的声音,鼻子:也不要在意闻到的气息,这一在意气味,念头就又跑了。舌头:要字字句句念清楚,不可以囫囵吞枣。身体:最好是找个地方坐下来,不要四处行走玩耍。意念:更要守住,不要念着念着,意念就想到生活俗事上去了,要把心念放到咒上,这样专专心心,念一句,自己就在心里“听”一句。如是这样念,念念是咒,全心是咒,烦恼的事你也想不起来,妄想杂念也无处落脚,俗事杂事统统忘掉了,心里只有大悲神咒,时间一晃而过,那真的是很快乐,很享受的事情!要不怎么说念咒念佛可以消业障呢?!我们人有身,口,意三种业,当您身体安坐着念着大悲咒,不去做犯戒的事,就消您的身业,当您嘴里也全是大悲咒,不骂人不撒谎,这就消您的口业。但当您的意念不打歪主意,全都意念大悲咒,这就消意业。所以您专心念大悲咒时,这身业,口业,意业,不都齐刷刷地在消嘛!

好了,师兄切要记住,念佛诵经持咒,重在恭敬至诚,专心专念,这才是最重要的。快慢无所谓,根据您自身的情况,可随意圆融地调节念诵的速度。。。至于您说晚上睡觉时能不能念?这是可以的。包括很多祖师大德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念,甚至于要求自己做梦都在念。。。所以师兄但念无妨。就是睡觉躺着念时,不要出声,默念就好。

好了,就说到这吧,希望师兄坚持下去。早成道业。

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回答2:

僧人念了几年或几十年,气很长也不足为怪,这是功夫。当然,不排除录音技术。其实念什么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间不间断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念到“心一境性”,妄念不生。能做到这样,不管你念《大悲咒》还是最简单的“阿弥陀佛”四字洪名,都是一样的。你所说的间断,只不过是嘴里发音的间断,而佛所说的不断不夹杂,是念头不断,口中的唱念断了,心念不断,仍继续定在咒子上。我和你一样,一开始也是很费劲的,这个咒,那个咒,嘴上不停。后来听了一些讲座,才明白应该在念头上下功夫,而不要管嘴上功夫。但我还是觉得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够了,心念一样能定下来。《大悲咒》长了点,不能做到没有杂念(我个人情况),所以,弃之不用。

回答3:

专心念经。神和气老在一起,有一个经验就是你深吸一口气以后,如果能够神不动,则气不散,你呆多久也不会感到憋闷。神一动,气马上就散了,马上就需要喘气。
你说你晚上念经容易睡着,说白了还是你没有专心念经,你的定力不行。念经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自然气满神足,不会憋气也不会犯迷糊。

回答4:

憋足一口气念完一整段的《大悲咒》,或者要在很短时间急促念完,这样做有意义吗?念佛号、念心咒,无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为了定心,是念给自己的。如果不生起正确见解,无论你念多少遍也没有什么意义。
临睡觉前念,或者白天念,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心是否能够被统摄,不生各种杂念妄想,也不因精神散漫而迷乱。念念而后生困意,是因为心识散漫没有归摄,叫做昏沉。这是需要我们克服的心的活动。只要心不昏沉,就是正确。

回答5:

关键不在 “气” 上,而在“意”上。

心不在焉,随随便便念完了经,还是不能得到圆满的传承。

而意念上的不断续,久而久之就会得到气息上的不断续,这是长久的规律,绝非速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