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是大禹划分的,三国时增加到十三州和司隶校尉部。
三国 十三州一部各郡
司州(司隶校尉部):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於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幽州:分置涿郡、代、渔阳、上谷、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等十郡一国,下辖69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北、辽宁与北朝鲜。
冀州:分置魏郡、广平、钜鹿、常山、博陵、渤海、河间、清河、赵国、中山国等九郡二国,下辖123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并州:分置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等六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於今山西省与陕西省部分。
青州: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平原等七郡,下辖62县,属魏地。约於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
兖州: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辖71县,属魏地。约於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
豫州: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六郡二国,下辖94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南省。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琅琊、东莞、广陵等六郡,下辖50县,属魏地。约於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
雍州:分置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陇西、天水、南安、广魏、安定、武都、阴平等十二郡,下辖70县,属魏地。约於今陕西省、甘肃省东部。
凉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於今甘肃省。
荆州:南阳、南乡、江夏、襄阳、等四郡65县属魏地;南郡、武陵、长沙、零陵、贵阳等五郡102县属吴地。约於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
益州:分置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等十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约於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扬州:九江、庐江等二郡十四县属魏地;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南部等七郡146县属吴地。约於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交州:分置交趾、九真、日南、南海、苍梧、合蒲、珠崖、郁林、桂林、等九郡,下辖104县,属吴地。约於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国。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yan)、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中的第220首》)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象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逸周书·职方解》与《周礼》全同,考虑到《周礼》较有系统,很可能是《逸周书》抄袭的《周礼》。)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尚书·禹贡》:“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尔雅·释地》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杨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衮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台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余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天下分为九州(又有一说,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天下的代名词。九州区域于不同时期其范围划分也不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不过,九州也存在不同资料,不同历史时期的记载不同。主流还是按照禹贡记载。
九州就分别指的是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这是因为周武王把徐州并入了青州,把梁州并入了雍州。同时因为冀州的面积太大,于是又分出了幽州和并州。
实际上,一直到了汉代的时候,九州的地理范围,才确定了下来。只不过这时时候的九州,从地理范围上来看,已经不局限在中国这片土地了,而有点放眼世界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