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认识到自己的短处,补短很重要!题以类分,要学会解决一类题目一般方法。化学要对物质性质等有着清晰的记忆。化学归类很重要,要多做题,练速度,不然理综会很吃亏,没时间做。
物理要按书本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梳理一遍。
化学要整理出每个知识模块,再分别用练习去熟悉它们。
相信你数学好,这两门应该不会差
什么好不好的,自己给自己下定义,怎么超越自己呢?
高三了什么都有可能改变,物理化学等东西自己只要多多做题,抓紧课本基础内容,慢慢你会发现其实没有几个题型,记得错题本一定做好,没有问题的
祝你成功
我认为回归课本就是以课本中知识点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发散思维。
高考对我们的要求很多也很高,但这一切都是以课本为基础的。如果把解题比作过河,方法比作河上的桥梁。那么,基础题目与难题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河上的桥很多或很明显,而后者河上的桥则更少且隐蔽。但无论这桥有多么少多么隐蔽,它都是在引桥与基柱的支持下建起的,而这引桥与基柱就好比课本中的知识点,只要你找到了,想到了,有什么问过不去?有什么题解不开呢?姑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与空间内不共面四点距离相等平面有多少”?答案是7个,要考虑平面两边分别为1个点与3个点和两边各为2个点的两种情况,而这正是建立在3个公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的。由此看出,课本中的知识是解题的根本,只是我们很多时间被出题的形式以及题目中的一些话语迷惑了而已。这时,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必须将课本中知识点熟记于心,并善于从题目中找出与这些知识点有关的联系。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做到这点。我的建议是:每做完一道题目后就在题目旁写出相应的知识点以及重点标出题目中引出这些知识点的关键词句或字母信息。还有就是多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样可写在题目旁边或专门记在一个本子上。
你们也许会想,我的参考书这么多,题目多得做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和心情记这些呀!的确,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呢?为什么不抛弃这种盲目寻求数量的题海战术呢?
其实,在大家心中对题海战术是既爱又恨的。好比曹操碗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又因为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或者是没有勇气打破常规,所以一直受制于它。虽然题海战术的确有它的实用性,用“大量做各种参考书”来应对平时一些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四处抄选题目的考试是很有效的。但这些参考书中重要的题目非常多,有些题目是参考书就有,而且解题方法基本相同甚至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独到与创新的解法。而对于很多经典老题编书者也多是直接照抄过来,丝毫不考虑它们是否适应新的教材要求。
而且,高考不是投机,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课本的熟练掌握才是根本。我再举一个例子“铜原子量为m,密度为 ,每摩尔铜原子有n个自由电子,今有一根横截面为S的铜导线,当通过电流为I时,求电子平均定向移动速率。”乍看一眼,题目中字母很多也很难一眼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但熟悉课本的学生一定能看出它与课本中“思考与讨论”里一个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的推导十分相似,当然这个推导在许多参考书中都有。这是解答的基础,但仅仅知道这个还不够,因为课本及大多数参考书中式子里的n与本题中n所代表的意义并不相同,如果你对 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没有深入的理解,而受大量参考书的影响形成定向思维的话就会掉入陷阱之中。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注重课本不盲目做题,在启发思维的同时还可使我们避免陷入定向思维之中。 总之,我以为回归课本是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一点。
注重理解,公式要牢记,最好知道推导方法 实验很重要,要记住步骤现象结论。想考好成绩,平时要多做题多见题。一方面是加深理解熟悉思考方法;再有就是加快解题速度。理化很多都有套路的,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渗透。
高中时和你很像,提供点心得:
物理要归纳模型,题都有套路。如运动问题:分析作用力,再注意是否有四类陷阱(质量陷阱…),掌握模型后就一通百通
化学别的好说,但必须背熟方程式,要直接记数,不能当场再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