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陷入舒适区遇到困难就退缩,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2025-01-08 03:40:0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回答2:

什么是舒适区?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提出:舒适区指的就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而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我们可以把孩子重复和喜欢做的方面看做是他们的“舒适区”。


舒适区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例如,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都习惯用右手刷牙,如果有一天让我们换成左手刷牙,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不习惯。同理,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用右手写字,换成左手时我们也会不舒服。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心理舒适区内,我们只会用右手刷牙、右手写字。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舒适区”,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比如,有的孩子不愿意和陌生人交谈只和熟悉的家人交谈,也有不愿意去室外只想在家里自己玩的。这些其实都可以看做是他们的舒适区,他们在这个区域内会感觉到放松,感觉到有安全感,因此不愿意踏出这个圈子,拒绝接纳不让他感到不安的事物。


陷入舒适区有哪些危害?

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让青蛙感觉到舒适的温水其实就是隐形的危险。

这里再给大家讲另外一则寓言,有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被家里养得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富丽堂皇、莺歌燕舞的地方,这里吃的是山珍海味,用的是金银玉器,还有非常多的美女相伴,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用干。这个人高兴极了,认为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天堂。于是玩得乐不思蜀。可是渐渐的,他的心里开始有了一些厌倦,希望其他人能够给他安排一点事做,可是其他人却说:“这里没有工作,只有享乐。”这个人一听,顿感绝望,就说“那你就把我派到地狱里去吧!”其他人回答:“这里就是地狱。”

你以为的天堂,到头来却变成了你最想逃离的地狱。

孩子如果过度沉溺于“舒适区”的人,慢慢就会变得懒惰、松懈、倦怠和保守。在这个区域里他们会感觉到非常舒服,感受不到任何压力,也没有危机感,安于现状,因此他们也不会主动地付出太大的努力。等到长大之后,就会变得更加不思进取,没有上进心。这样的舒适区,其实也是他们的地狱,是在烹煮着他们的温水。不引导孩子走出“舒适区”,是会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怎样让孩子走出舒适区?

想要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孩子会陷入舒适区不愿意改变。

首先,父母的溺爱让他们沉迷于舒适区。随着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孩子们已经不用担心穿衣吃饭,父母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完全不用付出任何劳动就可以让父母为提供想要的一切。而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自己曾经遭受过苦难挫折,所以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后代也遭遇同样的境地,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护着孩子,像培养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不愿意遭受一点风雨。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也促成了孩子舒适区的形成。


其次,未知的恐惧让孩子们不敢走出舒适区。在面对未知事物或环境时,我们会本能地感觉到恐惧。小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当他们已经习惯了某一事物或者某一环境时,突然间让他去接触另一件新事物或进入另一个新环境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是我们人类保护自己的本能,孩子出现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


最后,过大的压力让孩子们不愿走出舒适区。他们也许认为父母的某些要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教育压力也很大。家长们之间流传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小朋友们不得不在小小年纪上各种补习班、辅导班。他们经常还没到学习这种技能的年纪就要开始超前学习。这会导致课程所需要的技能与自身能力的不匹配,不仅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也让学习的进度非常缓慢。

而有些家长又过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又会更加严厉要求孩子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无法达到家长预期的要求,他们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可能是真的做不到这件事,渐渐地就会产生逃避、放弃的心理。


了解了这样几个原因,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怎样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

第一、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提出一些家庭任务

比如平时扫扫地,吃完饭擦擦桌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生活家务,让他们能够获得一些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增加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明白,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家长也需要坚持自己,不要被“糖衣炮弹”迷惑,一时的放纵只会是有害处的。要知道,最让你不舒服的话,是对你最有帮助的话;最让你不舒服的人,是你最该感谢的人。


第二、鼓励孩子们做出改变


第三、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学习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先设立一些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的小目标,而不是一上来就定个考清华北大这样过于遥远的目标。设立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不仅可以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激励他们迎接挑战,走出舒适区。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上升空间,但是也要注意引导,不要轻易满足现状。

回答3: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大多数与家庭教育和家庭背景有关,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加以调整;家长可以制造一些小困难 用语言鼓励孩子克服,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让孩子知道困难并不可怕。

回答4:

家长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困难,帮助孩子去克服,要多鼓励、多表扬。比如孩子内向,就让孩子多接触陌生人,和他们说话。家长要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跑了。

回答5:

鼓励孩子先做出非常小的一点改变,而不是待在原地不动,和孩子说明长期待在舒适圈中的危害,适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