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写作手法叫意识流,什么叫意识流?是什么意思

2025-01-04 09:14: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意识流:是指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意识流”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20世纪初提出来的,随后便被借用到了文学领域。20世纪中国文学曾受到西方意识流理论和创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了中国的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写作是在表现中表达,这里的“表现”就是无意识,表达就是有意识,它们彼此之间是否能组成美妙的思想艺术印象,取决于作者转瞬即逝的即兴才华。

扩展资料:

“意识流文学” 是二十世纪初兴起于西方,随后被东、西方作家广泛地运用着(包括在小说、诗歌、戏剧、摄影、电影等领域的广泛运用)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它主要指流行于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英、法、美诸国的一种小说流派。

首次将“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批评中的是英国小说家梅·辛克莱。辛克莱在1918年4月号的《个人主义者》杂志上发表评论英国作家多罗西·理查森的小说《人生历程》(又译作《朝圣》)的文章时最早将“意识流”这一概念引入文学界。

早在1888年,法国小说家杜夏丹就创作了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接着,“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手法在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等作家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识流

回答2: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

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扩展资料:

意识流小说产生的最强大文艺理论基础就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文艺批评家认为意识流小说家笔下的人物,他们的意识活动由于理性的自觉意识和非理性的潜意识不是以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以一种思想情感意识的流动、主观生活化的方式进行的。

而批评家所强调的意识流“时间感”类似于文学修辞中的虚实相生,小说中人物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相辉映,难分难解,这就是所谓的意识流小说的时间感,这种时间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识流

回答3:

意识流及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什么叫意识流

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之一。它之所以会引起误解是因为它听起来很具体而用起来却象"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一样变化无穷--甚至含糊不清。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用意识流这一术语用于描述心理过程时显然是极其有用的,因为作为一个修辞用语它具有双重的比喻意义,就是说,"意识"这个词和"流"这个词都具有比喻的意义。这一思想为小说家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来完成小说叙事提高了理论依据。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如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福克纳等,都以成功地运用意识流而闻名于世。

二、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征

就文体特征而言,由于意识流小说以人物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因此,面对这一类文本时,解读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将人物多层次的感觉印象、心理图象等贯穿起来的意识中心,从中寻绎人物意识流动的线索,是对它们做出细致、准确的解读的关键。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剧性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象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意识流小说中的许多形象具有传统小说中所不具备的多层次的内涵,而意识流说法的加入也使小说的叙事过程变的扑朔迷离、天马行空。在人物的内心意识的展现过程中,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审判,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

回答4: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本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回答5:

我觉得大家都写得太那个了。个人认为意识流没有那么神秘。过去的时候作者重视事件的真实性,现在更加重视人的心理的真实性。可以说是按照人的心理进行描写,看到哪里,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给人一种很真实地感觉,如同发生在身边,也如同看电影。当然,有的时候人的心理是很难捉摸的。有些作家使用意识流的作品,很晦涩难懂。现在这种手法是流行。但是中国的作家很少使用。中国的电影倒是有不少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