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天做一套真题
真题与模拟题的区别在于:
1、难易程度与历年国考更靠近;
2、知识点的考察更具有针对性;
3、题目的严谨性更强,不会存在过多争议的地方;
4、题型更新颖和多元,考察角度更广泛。
所以,剩下一周的时间,每天做一套真题,一方面有助于对之前所学理论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可以再把之前做过的错题利用浏览的方式进行重新消化和吸收;一方面,可以借助真题来寻找考场答题的状态,给自己规定严格的时间,检验对所学理论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一下自信,避免过度的紧张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按照考场的时间设置来进行答题,上午做行测全套试卷,不要跳着做;下午做申论试卷,大作文也要写。
二、根据自身理论掌握情况,调整做题顺序
有些考生自认为数学运算不会做,做了也不对,很冲动的就舍弃掉了这部分题目,另外就是逻辑中的必然性推理,推理规则掌握不到位,不能够熟练的应用到解题中,也同样放弃不做。这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起码要对自己目前的情况有所了解,能够总结出之前考试的总分在不同专项的分布情况,根据对每一分部的掌握程度去对这几大专项进行做题顺序上的确定,比如有些同学,在逻辑推理部分掌握的较好,可以快速而准确的解题,并且不会浪费时间,那么这一专项就完全可以排到前边做,或者说有些同学类比推理这部分掌握扎实,速度快,那么也可以把这部分放到前边;另外,针对整张试卷中的常识部分,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起点,更重要的是积累,而不是懂和不懂的问题,所以需要大家在有所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做题,不要纠结;最后,对于大家都比较打怵的数学运算,我们还是建议大家能够结合自身掌握情况、以往做题时间等进行适当的舍弃。
三、以往讲义或者试卷错题的汇总与梳理
1、分类整理
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审题错误、记忆错误、理解错误、计算错误、图型类、技巧类、概念理解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便利。另外,这样做也
简化了“错题本”,整理时同一类型的问题可只记录最典型的题目,而不是每个错题都记。
这样既可以帮助考生熟悉公考知识点,也可以帮助考生总结该知识点的命题方式、命题角度和命题变化,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命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2、记录方法
考生在老师评讲试卷时要注意听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如该题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技巧及小结等等,并同步在该错题的一边标记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从而可使自己在思维过程中产生障碍的原因及根源充分暴露出来。对于考生而言,这种记录方法一开始可能比较困难而不容易写出,但考生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障碍(即错误原因)。
思维过程主要可从以下四部分进行:1.为什么错了?分析原因; 2.应该怎样做?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及依据原理; 3.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对比归纳,思维求异; 4.能否变通一下?一题多变,思维发散。
四、生活规律
饮食方面,应该以考生喜欢吃的口味为主,根据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干素搭配的原则,每天翻不同花样,否则突然变换口味,可能会产生肠道不耐受,导致腹泻、腹涨甚至食物过敏。在这一过程中,适当补充营养品是可取的,因为考试不仅拼的是知识,还要拼精力、脑力及整体备考状态。考生应该在全面、适量营养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合理选择合适的营养保健品。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份加分食谱:这份食谱内容大概为一日三餐必须包括五类食品:第一为谷类、薯类、杂豆类;第二是动物食品;第三为大豆及豆制品;第四是蔬菜、水果;第五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食用糖、淀粉等。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六点:一是合理安排三餐,一定要吃早餐;二是饮食要顺口,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三是要吃好,保证所需的脑力需要;四是口味清淡,;五是要卫生;六是要适量,吃七八成饱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