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作者什么政治情怀?

2025-02-02 18:44: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滕子京因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当知府,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一篇《岳阳楼记》:“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外物好坏或自身得失而或喜或悲,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只要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就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扩展资料

原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译文

不因外物的美好而高兴,不以自己的得失而悲伤。在朝廷上做官时,会为百姓的事担忧;身处江湖不做官时,也会为国君担忧。进入朝廷做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会担忧。既然这样,那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这样的人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得到快乐之后再快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回答2:

【范仲淹】于【1046年】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9月15日为重修岳阳楼而撰写《岳阳楼记》。作者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