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的父亲是杨邦乂。杨再兴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
绍兴元年(1131年),曹成拥众十余万,占据道州、贺州,杨再兴为曹成部将,跟随曹成南下,劫掠岭南。
绍兴二年(1132年),曹成派兵守卫莫邪关,岳飞派遣张宪前往攻打,张宪帐下郭进先登破关。莫邪关失守后,岳飞第五将韩顺夫见曹成军已散。
于是解除鞍马脱掉盔甲,用所掳掠的妇女在旁助兴喝酒。杨再兴率领部众趁机偷袭韩顺夫营,砍掉韩顺夫一条手臂,韩顺夫重伤而死。
岳飞军败后,又派遣粮军统制王经,前军统制张宪去攻打杨再兴,杨再兴与王经等接战,又将岳飞的弟弟岳翻斩杀。
但杨再兴最终还是被张宪击败,逃往广西。 张宪引军紧追不舍,杨再兴走投无路,跳入深涧,张宪准备杀死他。杨再兴让张宪绑他去见岳飞,岳飞见到杨再兴,惊奇他的相貌,却不杀杨再兴,让他报效国家。
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命岳飞平定盘踞吉州的彭友、李满等人和盘踞虔州的陈颙、罗闲十等人。四月,岳飞所部行至吉州,分遣统领王贵、张宪进兵,生擒彭友、李满等人。
岳飞乘胜进攻虔州,分兵攻打叛军的几百座山寨,各处山寨纷纷陷落。九月,杨再兴以平定吉、虔之功,受到诏书褒赏。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屯驻襄阳以图谋恢复中原,派遣杨再兴到西京长水县的业阳。郭德任安中等拥兵五万,侵略犯邓州界,杨再兴与张宪商议后决定采取假败诱敌的计策。
派人与伪齐军挑战,鸯退后,伪齐军率军追赶,杨再兴与张宪设伏兵伏击,杀死伪齐将领孙都统和统制满在,斩杀敌兵五百多人,俘虏官兵一百人,其余的党羽逃散。
次日,杨再兴又与伪齐军在孙洪涧展开战斗,击败敌人二千人,收复长水县,缴获粮食二万石供给军民,全部收复西京险要地区。又得到伪齐留下的马匹一万匹,粮草数十万。中原地区群起响应。而后杨再兴又到蔡州,焚毁伪齐军粮草。
杨再兴陵园:
杨再兴陵园在河南省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东,当地俗称“杨爷墓”。该陵园南北长238米,东西宽80米,冢高10米,周长100米。
冢前有一断碑,上刻“杨再兴坟墓”五字,据说为岳飞用矛尖所镌。断碑前有清代以来重修墓地石碑五通。冢北有形如偃月的围山作屏,围山后边建有忠烈殿,殿内塑杨再兴像。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临颍知县沈近思到任之处,就首先倡议重修将军墓,陵园这才清流映带,茂树葱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临颍知县王焕辰召集附近群众捐地二十亩,将陵园重修一新。1957年4月,临颍县人民政府拨款再修。1963年杨再兴陵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再兴
杨再兴是杨家将的后代吗?
杨家以杨业和佘赛花为第一代算起的话,第二代就是杨延平杨延昭等人,第三代的代表人是杨宗保、穆桂英,第四代是其子杨文广。然后杨家将的故事就没下文了。直到后来岳飞领军时出了个手下猛将杨再兴,据说是杨家后代,不知道是不是属实,有没有高人进行过考证?
1、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
南宋武冈军(治所在今新宁县盆溪)瑶族人。高宗绍兴元年(1131),曹成拥众志成10馀万,占道州、贺州,再兴为曹成部将。
绍兴二年,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南中安抚使,进讨曹成。曹成令再兴集三万之众以相拒,再兴阵斩岳飞将部韩顺夫及飞弟翻。后兵败,再兴匹马跃入深涧,陷于绝境。追兵张弩欲发,再兴急呼:“愿执我见岳飞!”乃出山涧,由张宪领见飞。飞以抗金为重,将材难得,不计个人恩怨,慨然为之松绑,劝其“以忠义报国”。再兴大为感动,从此追随岳飞南征北战,遂成抗金名将。
绍兴六年(1136),岳飞屯军襄阳,再兴师动众奉命进攻伪齐孙都统军于长水县(故城在今河南洛宁)。八月十三日,所部与伪齐孙都统、后军统制满在及士卒百馀人,伪齐军瓦解,再兴乘胜收复长水县,以功由第四副将武经郎升中军统制。
绍兴十年七月上旬,金兀术率龙虎大王等1.5万骑直袭郾城。双方激战数十次,金兵不退,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金兀术,却被金军围住。再经血战,杀金军数百人,再兴亦受伤数十处,血透战袍。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
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进逼临颖,岳飞督军迎战。再兴率轻骑300以为前哨,至小商桥,突遇金军大队,再兴陷入重围。即充先冲入敌阵,经浴血奋战,斩乱2000馀人,其中有万户撒八孛堇及千户百人。终因寡众悬殊,再兴及其所部300人并皆战死。及获再兴师动众尸体,检其全身所中箭孵,竟有2升之多。
2.第二个杨再兴杨再兴是杨家将的第九代.
他的父亲是杨畋,祖父是杨广荣,曾祖父是杨邦玉,杨邦玉的父亲是杨文广.他的兄弟有杨再光,杨再取,杨再礼.杨再兴有三个儿子,正拱,正修,和正心.正拱,正修都无子,正心在父亲战死后,改名为义,隐居起来.
没有什么关系,也不是谁的后代。
说岳全传里边有些杜撰。
小说《说岳全传》里,杨再兴是杨家将的后代,而在正史中没有这样的记载。《跋宋高宗亲札赐岳飞》、《鸿山杨氏家谱》中都写明了杨再兴为杨邦乂之子。
杨邦乂(1085-1129)字希稷,吉水县杨家庄(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以舍选登进士第。先后任歙州婺源县尉,蕲州学教授。授宣教郎、建康府溧阳县知县。建炎三年(1129)九月,除通判建康军提领沿江措置使司等职。
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再次入侵,建康岌岌可危。留守杜充等人投降金帅兀术,杨邦乂迎难而上,奋勇抗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金人劝其投降,杨邦乂严词拒绝,并咬破手指。在衣服上书写“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兀术许他仍做溧阳知县。他以头碰柱.鲜血直流,并说:“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幸速杀我”。兀术派降金的户部尚书李税等多次劝降。十一月二十七日,杨邦乂见李税等人在兀术的宴会上,就当面痛斥:“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其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
杨邦乂望着他,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
兀术大怒,竟命刽子手割其舌头,开其胸膛,剜其心脏。杨邦乂在金陵(南京)慷慨就义,年仅四十四年。后被追赠为朝奉大夫,谥忠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