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步骤
芋头栽培技术(二)
芋,别名芋头,芋艿,天南星科,芋属植物。原产亚洲南部的中国、印度及马来西亚半岛等热带沼泽地,现在世界广为栽培,但以我国、日本及太平洋诸岛栽培最盛。
芋艿在我国栽培历史上比较久远。我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管子》及公元前30年的《汜胜之书》中已有记载。由于芋艿喜高温湿润,在我国以珠江流域及台湾省栽培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华北很少栽培。
(一)形态特征
芋属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在温带作一年生蔬菜栽培。
芋根为白色肉质纤维根,着生母芋及子芋的下部节上。根毛很少,吸收力弱,不耐干旱。
下部茎缩短成地下球茎,球茎上有棕色鳞片毛,是叶鞘残迹。球茎节上有腋芽,能形成侧球茎,即子芋、孙芋。
叶互生,叶表面有这密集的乳突,保蓄空气形成气垫,使水滴形成圆珠,不会沾湿叶面。叶柄直立或开展,呈绿、红、紫等颜色,常作为品种命名的依据(例红梗芋、白梗芋)。叶片及叶柄有明显的气腔,木质部不发达,叶片脆弱,叶柄长而中空,易受风害。
(二)生理特性
芋艿以球茎作繁殖村料,据资料记载,芋艿的花为佛焰花序,在热带能开黄色肉穗花,有白色大苞。在温带亚热带很少开花,因此,在崇明看不到芋艿开花结实。
种芋发芽后形成新株,新株茎基部短缩,随着植株生长,逐渐膨大而形成球茎,称母茎。种芋因营养物质消耗而干缩腐烂,母芋下部几节上的叶多退化成鳞片毛(俗称芋艿苏头)。以后球茎伸长一节,长出一片新叶,初期出叶较慢,叶片也小,至六、七月份生长盛期,所长叶片最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也较大。
母芋每节均有一腋芽,其中健壮腋芽形成球茎称子芋。子芋与母芋一样,顶端几节出叶,下部几节叶退化成鳞片毛,节上发根。当长到一定程度后,子芋中下部位又可形成小球茎称为孙芋。如条件适合,还能形成曾孙芋、玄孙芋等。
露地栽培芋艿,长江流域一般7-9月为球茎形成盛期,在此时期子芋膨大,且不断繁殖孙芋及曾孙芋,9月以后叶的生长减缓,养分向球茎转移,淀粉含量增多。若10月1日以后叶部生长过旺和不断发生新叶,则不利于养分转运积累,会降低其产量及品质。
(三)生态环境
芋艿喜高温多湿。13-15℃球茎开始发芽,生长期间要求20℃以上温度,球茎发育以27-30℃为好。不同类型的芋种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例魁芋对高温要求严格,并要求有较长的生长季节,球茎才能充分成长,故魁芋多产于高温多湿的珠江流域:如广东、福建。顺便介绍,魁芋多食母芋,淀粉含量高,品质佳,子芋、孙芋含糖类较多,比较粘滑。崇明栽培的是多子芋,包括白梗芋(俗称黄荷芋)、崇明红梗芋,金华红梗芋,适应较低的温度,适宜栽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芋的叶面积大,根及叶柄均显示其水生植物的特性。除水芋(崇明没有该品种)栽于水田外,旱芋也应在潮湿地方栽培,低温干旱,叶片不能充分成长,会严重减产。因为球茎的膨大是靠薄壁细胞的膨大,而不是细胞数目的增加,所以适宜在潮湿低畦田栽培。芋艿较耐阴,高温、干燥、强光照常导致叶片迅速枯焦,若水分充足,可减轻其危害,所以绿华镇能在未成年桔园中大面积插种芋艿能获得成功,而且种在轮间的排水浅沟里,长得特别好,种在轮背上的因水分不足而瘦小,就是这个原因.
芋艿对土壤的要求,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最好是沙夹黄壤土。沙壤土比粘土春季增温快,保湿性强。粘土下雨后或灌水后经日照几天,土面板结,尚未出苗的难以顶土,农事操作比较费力。绿华与建设两镇都有较大的芋艿种植面积。但以其土壤条件,绿华的沙壤土优于建设的粘壤土。
芋艿的生长期很长,达7-8个月,要求较多的肥料。所以种芋艿要下足基肥,优质腐熟的有机肥每亩不少于3000公斤,和相当数量的N、P、K复合肥。在生长期追肥2-3次。因为芋头的根是肉质根,根毛少,吸收力差,施肥多次少施。肥料需求的种类,尤其对钾肥要求高,在生长中后期,钾可以加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淀粉含量。
芋艿对酸碱度的适应性比较广。可在PH值4.1-9.1的范围内生长,北部垦区围垦2-3年后,尤其是种2-3年水稻以后就可种芋艿,但以PH值5.5-7之间的弱酸性土壤较好。
芋艿对日照的要求不太严格,但短日照有利于球茎的膨大(长日照指光照12小时以上,短日照指12小时以下,在地球的北半球的我国春夏日长,秋冬日短,所以芋艿是春种秋收)。
(四)生长生育
①发芽期:从播种到第一片叶展平称发芽期,这一时期生长所需养分主要来源于种芋。此时的培管主要是提高温度,并使土壤能保持一定的湿度,采用的措施有地膜覆盖,小环棚,大棚保护地栽培。
②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展平到第四片展平为幼苗期。生产上称为蹲苗期。此时期,种芋贮藏的养分消耗殆尽,种芋的顶部生出母芋,母芋上有5-8个轮环,即5-8节。每个轮环上有一个侧芽,将来有可能发育成子芋。
③球茎膨大期。这一时期叶片数增加,叶面积迅速扩大,地下球茎急剧变肥大,是形成球茎产量的主要时期。栽培上注意肥水的合理供给,为地下球茎的发育膨大创造适宜的条件。
(五)营养与用途
芋艿球茎含淀粉高达19.5%(占干重的59.45%),粗蛋白质2.63%,粗纤维1.87%,蔗糖2.9%,聚糖(粘液质)4.9%,还有维生素B、C等营养物质。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制,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芋艿有清热解毒,健脾强身,滋补身体的作用,还可作治病的土方。
①颈淋巴结核,淋巴结肿大:适量芋艿去皮煎汤或煮糊内服。
②无名肿痛,芋头磨麻油搽患处。虫咬蜂螯:捣烂芋头以醋调深敷于患处。芋艿食用时,一般先要刮去皮毛,触及皮肤,即成痛痒,这是由于含草酸钙的结晶体所致,这种结晶体遇热即可分解,可将手在炉火上烘一烘,或用热水洗一洗就可解痒。
(六)栽培技术
(1)选地
①土壤比较肥沃,沙质壤土,粘壤土也可以。
②地势低而平坦。地势低:利于保持田间湿润,农户常在稻田边种芋,长得较好。平坦:有利于灌溉,7-8月夏季干旱高温,要常沟灌甚至漫灌,但也不能长时间积水,所以要平坦,沟系配套。
③隔年轮作。无病害的在施足有机肥的前提下隔2-3年轮作。
(2)整地施肥
芋艿仅有几十条肉质根,根毛少。芋田要求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系深扎吸收肥水,方法:冬前铧犁深翻25-750px,经冻垡、日晒达到土壤风化、细碎,病虫害减少。尤其是长期浸水的稻茬田中还原性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疏松透气,含热量高。
(3)施足基肥
芋生长期长达7-8个月,生物产量(连叶)高达万斤。经济产量1500-2000lg。N、P、K的需求量比较多,尤其对K肥的需求量多,钾可以加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淀粉含量。有机肥营养元素比较完全,施足基肥的要求,肥力中等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另加一定数量的化肥――复合肥为主,一般在春后旋耕前撒施。基肥较少的,可按种植行开沟,集中施于沟底,并与沟土混合,以利根系就近吸收,经济用肥。
(4)分轮开沟
目的:有利于培管,有利于灌水、排水。畦宽5-6m,丁畦种植,培土后,种植沟变垄,垄成沟,有利于7-8月期间的灌排水。畦沟、腰沟、出水沟,三沟配奎。畦沟深25-750px,腰沟深875px,出水沟深1000px。
(二)种子准备
(1)芋种的选择
①充分成熟:作种的芋艿要充分成熟,一般早熟品种(黄荷芋,金华红梗芋)延迟到10月中下旬,晚熟品种崇明红梗芋延迟到11月初收获。
②选种:采收前几天从叶柄基部割去地上部,伤口干燥愈合后在睛天采收,收获后略加晾晒,使球茎表面干燥。再选具有本品种特征、单株产量较高、子芋和母芋比较整齐、无病虫害的种株。再从种株上选已充分成熟的、当年未萌蘖生长的、较大的子芋留种,一般在25-40克为宜,即每500克种芋在12-20个。凡没有老熟的白头子芋,露在地表的青头芋以及在母芋基部长出的长柄子芋等都不能留种。要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例崇明红梗芋的顶芽是淡红色的)而且顶芽健全(不断头)无病虫、伤斑、不腐烂的作种。若贮藏种芋在出窖时顶芽萌生很长,新根已发生的最好不要做种。这种芋播种后长势弱、易早衰、不易丰产。种芋选好后,摊晒1-2天,以促进养分转化,便于播种后发芽生长。在晒种时还要把芋艿种按大、中、小分级,分开播种。种芋上的毛(残存的叶鞘)应剥去,以利于播种后吸水发芽。种芋自贮藏处取出后,不能久放不种,否则失水过多,芋皮干缩。出苗缓慢或影响发芽。
③关于母芋留种
母芋俗称芋艿老头,在芋种不够的情况下可以作种。母芋个大,种芋内含淀粉等营养物质多,同样可以长壮苗,夺高产。母芋上芽眼较多,单个播种时,不仅要把干枯的叶鞘(毛)拉掉,同时将多余的种芽掐除。若芋种紧缺,还可将有数个芽的母芽劈2-4片,每片上保持1-2个芽。用草木灰或1:500倍多菌灵醮切口消毒,切口晾干后也可作种。
④品种介绍
A、崇明香沙芋(晚熟品种)
成熟期株高1.2 m,全生育期175-185天,14-16张叶片,叶片绿色,叶柄紫红色,单株结子芋8-9个,芋芽紫红色,母芽近园球形,子芋、孙芋椭圆形至卵圆形。球茎表面鳞片毛皮轮环数10-12节,且排列紧密,一般亩产子芋、孙芋1200-1500kg。
B、金华芋艿(中熟品种)
C、黄荷芋(早熟品种)
(2)育苗
芋艿的育苗移栽有利于安排茬口,缩短芋的占地时间。同时还有苗齐、苗早、苗壮等优点。
育苗方法:
①苗床宽1m-1.2m底板压实,不宜疏松,防止根系下扎,取苗时伤根。
②种芋依次排于床内,顶芽向上,种芋间稍留空隙。一般按125px见方排插一棵,排完后盖肥沃细土,盖没种芋,并浇少量水,复地膜再搭拱形架,上覆塑料薄膜,四周用砖和泥土压紧,拱棚内白天保持20-25℃,最高不超过30℃。阴天和夜晚保持10-15℃,不低于8℃,一般播种后15天出苗。要及时揭去地膜,并适当降低床温炼苗,待幼苗长出二片真叶时即可定植于大田。育苗期间应适当控制肥水防止幼苗生长过旺,定植后还苗困难。移栽时选阴天或晴天傍晚,尽量少伤根浇透水。
(3)播种
①播种密度;株行距因品种和土壤肥力不同而异,一般崇明地区的红梗芋行距65-1750px,株距750px左右,亩栽3200-3400株。
②播种深度:播种沟宽20-625px,深375px。然后按预定株距用刀挖洞点播于沟底。如行播的播种沟深500px。总之要求种芋覆土盖没后,其种植沟底距垄背尚有12-375px高低差距。芋在种植沟底的湿润土壤环境中有利于顶土出苗,尤其是粘壤土田块。二是有利于下肥和培土。经2-3次追肥和培土,沟成垅,垅变沟。
③播种时间:根据各种保护地栽培不同而异。
A大棚栽培:一月上旬即可播种,覆地膜,加盖小环棚,行距60-1625px,株距27-750px,亩栽3600株,早熟品种8月下旬,晚熟品种9月中旬即可采收。
B拱棚栽培:一般于2月下旬播种,地膜加小拱棚履盖。行距60-1625px,株距750px亩栽3300穴,早熟品种9月上旬、中熟品种9月中旬、晚熟品种(崇明红梗芋)9月下旬即可采收。
C地膜复盖:一般于3月上旬播种,行距60-1625px,株距750px,亩栽3300穴,早熟品种9月中旬,晚熟品种10月上旬采收。覆地膜时,田间持水量适中,土壤手捏成团,轻放在地易散为度,地膜拉紧铺平、压实,以利保温保湿除草。
D露地直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E间作:
a、林地插种:绿华镇根据桔树的大小投影间距。2m以上的种2行,1m以上的种一行,株距适当减小在27-700px左右。
树木的根系比蔬菜根系深得多,地面积水不利于树的生长,尤其桔树。因此,桔树一般种在轮背上,芋是湿生作物,正好利用轮沟两侧,或轮沟低洼处种植,各得其所。2005年有一农户在桔树轮背上试种一行,伏旱期未加浇水抗旱。生长明显矮小,产量低。
b、马玲薯田套作
在准备套作的马铃薯田种宽窄行,宽行培土后成沟,沟内种芋艿,苗高20-750px时,控去马玲薯培管芋艿。
①化学除草
芋艿田常年保持湿润,易生杂草,人工除草化工量大。全生育期可用1-2次化除,2次结合培土,人工除草,基本解决草害。
未经育苗移栽的芋,种植后埋没在土中,覆膜前亩用乙草胺100ml兑水50公斤,地面喷雾或用50%丁草胺1:250倍喷湿畦面,力求喷施均匀,喷后不动土。
(四)田间管理
芋播种至收获的时间长达6-7个月,但培管方面比较简单,主要是控温保湿,除草施肥,培土壅根和防治病虫害。
①控温:主要是对保护地栽培前期而言,大棚、小棚的棚温控制与育苗一样,白天20-25℃,不超过30℃,阴天夜晚保持10-15℃,不低于8℃。棚温高则注意通风降温。外界温度稳定在20℃以上要及时揭去棚膜。地膜覆盖的出苗后只要叶片在膜内不造成高温灼伤,尽量推迟破膜。破膜要选在晴天上午,破膜孔尽可能小,有利于增温保湿,可用10号铅丝在芋苗处刺破地膜,让芋苗露出膜外,并在植株四周围土护根。同时注意母芋作种必须掐除多余植株。
②保湿
芋艿是湿生作物,介于旱生和水生之间,芋的茎,叶有通气作用,在旺盛生长期间不用担心田间土壤湿度高而造成根系缺氧。因此在整个生长期间土壤保持湿润。
种植时提倡栽种在定植沟底,由于水的下渗作用,沟底土壤含水量高,有利发芽出苗。
大田整地提倡三沟配套,是要在生长盛期及球茎形成期,遇最干旱要勤灌溉,有利于发棵长粗和球茎膨大。因此地膜栽培的揭膜前可沟灌,揭膜后可漫灌。露地栽培的前期沟灌,后期漫灌。但灌溉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灌水宜在早晚进行,尤其高温季节避免中午灌水,防止温差过大。当然,芋艿不是对水生作物,尤其是我们崇明芋艿,无论是红梗芋、黄荷芋还是金华芋都不是水生芋艿(浙江宁波有一种水芋艿除烤田,施肥,培土临时排干田水外,芋田要经常灌水。前期田水浅些,37.5px水层以下,以后要经常保持75px以下水层。高温期间要加深到250px左右水层)。崇明芋艿6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雨水较多,遇台风暴雨要及时清沟理沟,排除积水,防止渍害,形成僵芋。崇明红梗革又称香酥芋,以香为特征,若在生长后期水分过多,品质降低,煮后口感软绵,不硬香。
③追肥
芋艿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因此除施足基肥外,还要分期追肥才能获得高产,常用肥料是人畜粪和化肥,同时还要加草木灰、硫酸钾或N、P、K复合肥。芋艿水肥供应的原则:苗期不能多,生长盛期不能少,伏旱期间肥水足,以使植株地上部分在大暑或立秋以后有较大的同化面积(芋叶面积)为以后大量结芋、长大芋子提供物质基础。
第一次追肥:芋苗有2-3片真叶,株高375px左右时,这时期可称为芋艿的蹲苗期,施的是断奶肥,以前的营养物质由种芋提供,以后要靠根系吸收土壤N、P、K营养元素,从自养转到异养。为促进芋苗早发,必须要追肥。但这时苗小,施肥浓度过高会抑制根系生长,生理性缺水缺肥,造成倒苗(芋叶枯黄),因此要轻浇。亩用人畜粪8-10担,兑水3-4倍波浇,或用尿素15lg,在雨前、雨中乘土壤湿度较高时撒施。需要注意的是若撒施硫铵或尿素的要离棵盘10-375px,以免伤根。
第二次追肥:约在第一次追肥20天以后,苗高30-825px。具有5片真叶,芋苗已进入发棵期,植株生长旺盛,需肥量增加,应亩施人粪1000lg或猪粪1500lg,兑水2-3倍浇施。或用N、P、K复合肥每亩30公斤,商品有机肥600-800公斤,撒施行间然后覆土。
第三次是膨大期追肥 ,植株叶片7-8张真叶,苗高60 cm左右,地下球茎开始膨大,地膜覆盖的一般在6月中下旬,露地栽培的一般在7月上旬,这时期是芋艿生长最旺盛、需肥最多的时期,要加大施肥量,并增加钾肥用量。这时芋叶几近封行,施人畜粪已有一定困难,可用复合肥50-60kg,硫酸钾8-10公斤撒施行间,然后覆土。
农民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芋长三暑”即小暑发棵,大暑长高,立秋处暑发芋头。小暑和大暑期间,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水肥,才能为入秋后结芋打基础。
但施肥一定要掌握看天、看地、看苗。基肥足,前期追肥多的后期要少施,前期长势旺盛的后期要少施甚至不施,以防生长过旺,茎叶养分不能转移到球茎,降低产量,降低品质。
④中耕、培土和抑制侧芽生长
(1)中耕除草:芋艿自出苗或定植成活到封行之前,要进行多次除草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在下雨或灌溉后,粘土土壤板结,必须进行中耕,由于芋艿根系再生能力弱,中耕宜浅,以防伤根。
在种植以后出苗前用乙草胺地面喷施的方法,可解决苗期草害,芋艿生长前期,结合松土、培土基本可解决草害问题,但有些田块芋艿长势较差,封行前草害严重,要用人工拔除。绿华绿湖村有农户使用草甘磷在喷雾器喷头上装定向罩只要紧贴地面,不沾芋艿茎叶,除草效果较好,但必须十分谨慎。杂草与芋艿争光、争水、争肥,草害重,芋艿产量低。俗语:六月棵边草,赛如毒蛇咬。
(2)培土
分次培土壅根,对芋球茎的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若不壅土任其自然生长,子芋大部分露出地面,经光照雨淋,时冷时热等不利条件的影响,须根不易长出,养分吸收受到限制,则球茎难以膨大。若不培土,子芋顶芽当年萌发成分蘖,消耗养分。而培土能抑制子芋顶芽生长,抑制分蘖的形成,并在较低温度和湿润环境中,有利球茎肥大,增加子芋、孙芋的产量。若不培土,已经形成的子芋暴露于地面,往往呈青绿色,涩味增加,质量下降。所以以前有一种说法:“小暑小壅,大暑大壅,七月不壅,等于不种。”也即阴历“六月不壅,等于不种”。
什么时候壅土,怎样壅土比较妥当。
就崇明地区而言,第一次培土都在株高1尺左右时进行。一般都在第二次追肥后将种植沟拉平,使土壤覆盖于植株基部。有的在种植时,或在第一次施肥时已将种植沟拉平的,必须在棵边抬高5-175px。第二次培土一般在第一次以后20天左右,和第三次追肥时间基本吻合。即在植枝将近封行时进行,一般在七月上、中旬,将行间的泥土培到植株基部,使芋行变成垄,行间变成沟,高低差在8-250px。培土一般分2-3次。一次培土不宜过厚,否则妨碍根系呼吸,并使叶柄伸长,降低芋艿品质。
培土应在土壤干湿适中时进行,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培土的土壤容易细碎,培土容易均匀,能使子芋正常膨大,生长端正。
(七)病虫害防治
芋艿的主要病害有疫病和腐败病、病毒病、污斑病。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和蛴螬。
①疫病
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亦可危害球茎。发病初期有黄褐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同心圆状病纹,中间开始腐烂、穿孔,严重时叶肉腐败,残留主脉,呈破伞状,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稀薄的白色霉状物,植株僵化,影响结芋。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隔1-2年轮作一次,芋田不能过分阴湿,尽量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种植密度过高或植株生长过旺的田块易发,桔园套作的发病条件比较差,发病可能性小。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72%克露800倍液喷雾,52.5%抑快净1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②腐败病
症状:一般发生于地上部,也能侵害球茎,病叶变黄,稍卷缩。叶柄变为水渍状暗绿色,严重时软化腐败,叶柄下重,球茎腐败发臭,一般下部叶首先发病,逐渐漫延到上部叶片和球茎。
防治方法同疫病。
③芋病毒病
又称芋花叶病,在上海地区发生普扁,是芋的重要病害这一。
危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首先在新出幼叶上表现最为明显,老熟叶片症状不明显。发病初始沿叶脉产生褪绿色黄点,扩展后整张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还可使新叶扭曲畸形,发生严重时植株明显矮缩。
发病的原因:播种带毒球茎,出芽后至6-7叶前叶部症状最为明显,并通过蚜虫传播病毒。
发病的时间:崇明地区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有翅蚜虫迂飞高峰期,是病毒病传播,扩散的高峰期。
防治措施
(1)选种:在无病植株上采收球茎(芋艿子)作种。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抗病力。
(3)防治蚜虫(传媒体)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毒。
(4)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8%菌克毒克6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间隔7-10天,连喷两次。
④芋污斑病
危害症状:仅危害叶片,病害通常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发生,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叶面产生淡黄色病斑。扩大后呈淡褐色至暗褐色,颜色越来越深,形状是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3-25px粗黄豆至蚕豆大,边缘不明显,叶背病部色淡,呈淡黄褐色,田间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产生灰色霉层,发生严重时病叶产生许多病斑。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使叶片变黄枯死。
发生规律: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是20-38℃,最适发病环境,温度25-35℃,相对湿度90%以上。崇明芋艿污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7-10月,年度之间夏秋季节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N肥使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
(1)轮作:发病田块与其他作物轮作2-3年,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2)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3)加强肥水管理:增施P、K肥,不偏施N肥。
(4)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化学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⑤蚜虫
70%艾美乐7000倍液喷雾。
10%一遍尽1200倍液喷雾。
0.5海正三令2500倍液喷雾。
⑥蛴螬(金龟子类幼虫的总称,有100多种,杂食性地下害虫)
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辛硫磷1500倍液,在幼虫盛发期,每株灌药浸150-250克。
⑦斜纹夜蛾
发虫期从5月中旬――10月下旬。发虫较多的在8-9月,幼虫群集叶背啃食,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在三令以前用10%除尽1500倍液、15%安打3500倍液喷雾。
(八)、采收和贮藏
芋叶变黄衰败是球茎成熟的象征,此时采收淀粉含量高,食味好,产量高。但为了延长供应期,也可以提早或延迟采收。采收早、产量低,但卖价好。红梗芋属于中晚熟品种。多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大部分延迟上市,但是冰冻来临,球茎易受冻害。
防止球茎受冻害办法:
(1)芋行覆土:在清除芋行残枝枯叶后,堆土10?,拍碎拍实,不漏风,可延迟到12月上旬采收,在元旦上市和留种至第二年2-3月份挖取的,除盖土外,还要在上面覆薄膜:一是起到保温作用,二是起到防雨水渗雨,避免芋种的腐烂。
(2)窖藏: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避风向阳,在窖的四周距窖稍远处开挖排水沟,深度以地形高低而不同,一般在50?左右。地窖的深度略浅于排水沟,宽1-1.2m,长以球茎数量而定。窖底垫干燥的麦杆,然后将整株芋艿按生长方向摆放,垒起,高出地面30?,成弧形。每隔1.5米插一芦把,上盖10?麦杆或干燥稻草,覆土20-30?,再支小环棚盖薄膜。
芋艿在挖取以后,仍然是一个活体,水分含量多,贮藏有一定难度。期间要有一定的温度、湿度、氧气。贮藏期的适宜温度10℃左右,相对湿度80%-90%,少量氧气。在芋艿贮藏中出现烂芋的原因主要是:“五害一缺”。
1、冷害:是指芋艿长期处于5℃以下。钾离子外渗。不能保持细胞正常浓度,细胞中氧化作用受到影响,芋艿的新陈代谢活动被破坏。一般是由于收获比较晚,收后未及时入窖。另一个原因是贮藏期保温差而受冷害,据试验,窖温5-6℃连续6天,2-3℃连续3天就要受到冷害。
2、冻害:指温度降到0℃以下,芋艿内部细胞间隙结冰使组织破坏而发生,芋艿受冻害和冷害后,容易引起病菌侵入发生大量腐烂。
3、湿害:贮藏初期,外界气温高,芋艿呼吸作用旺盛,芋艿堆内水气上升,在芋艿堆表面冷凝结成水珠,使表皮受湿害而腐烂。这种情况如果整棵芋艿贮存,因带有相当数量的土壤,一般能避免,但如果挖窖太深,下部浸水,必烂无疑。
4、干害:是由于窖内湿度低,芋艿细胞原生质失水,造成生理萎缩,引起酶(生物体生理生化活动的催化剂)的活性失常。呼吸速度加快,有机质分解快,抵抗力弱,容易糠心(干烂)。农户把芋艿放在灶口或阳台窗内,温度是够的,就是因为缺了湿度而不能长久存放。
5、病害:主要有疫病,腐败病几种,收获时带病、破伤、受过冷害、入窖后贮藏管理不善,都会引起病害的发生蔓延。
一缺:就是缺氧,主要是因为收获早,外界温度高,封窖早或芋艿贮藏量过大,芋艿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使芋艿因缺氧而造成腐烂。所以贮藏的芋艿一是要整棵,贮藏的时间要适宜。芋窖不宜过宽,掌握在1-1.2m,隔1.5m左右插一芦把通气,以创造贮藏芋艿所适宜的温、湿、气条件。
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