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三国演义中体现刘备仁慈的故事

给个概括大概200字左右吧!
2024-12-03 01:50:0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携民渡江就是一个案例

回答2:

例一:
“治理新野”是很能说明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当时,刘备受命屯驻新野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刘备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的批评,更回重视争取民心,为重新崛起准备条件。他以安民为务,因此“军民皆喜,政治一新。”新野百姓欣然讴歌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第34-35回)
例二:
“携民渡江”是最以体现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当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之民“虽死,亦愿随使君!”于是,刘备不顾众将反对,坚持认为“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他沿途收留难民,扶老携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携民南行”的悲壮一幕。如此撤退,显然有违于“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便却使刘备赢得了民心。(见《三国演义》第41回)
例三:
在对待徐庶的问题上,刘备颇有“仁”者风范。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不肯听从孔融的建议,强留徐庶,而是顾全其母子之情,忍痛应允。分别时,刘备又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不忍相离,甚至要“尽伐树林”,以免阻挡“望徐元直之目”。刘备的仁义,正是后来徐庶推荐诸葛亮和不肯为曹操效力的原因所在。(见《三国演义》第36回)
例四:
陶谦让徐州于刘备的故事。
陶谦的徐州被曹操困围,孔融劝刘备去解围,刘备到公孙赞借赵云,揩云长,张飞同救,当刘备和张飞冲曹营到徐州时,陶谦就要言让徐州给刘备,刘备不肯接受;刘备修书退曹兵后,陶谦在孔融、田楷等面前再让徐州给刘备,连云长和张飞都心动,,陶谦最后让小沛以保徐州;后来,陶谦病危再让,病故后,在民众拥戴下,刘备才接受徐州牧。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