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困惑 上周四下午,我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看到儿子的脸上一道血痕,衣服也脏兮兮的,还被撕破了一个口子。我一看就知道儿子是和人家打架了。果然,老师迎上来说,在下午自由活动玩游戏的时候,儿子和东东(化名)因为一个玩具打了起来,结果身强力壮的东东把他压在地上,夺走了他的玩具。 儿子哭哭啼啼去告状,老师安慰了他,并批评了东东,让他们拉手和好了。老师说,看到别人的好东西,东东喜欢去抢,所以,经常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看来,要告诉他的家长好好地教育他。 我想,小孩子打架总是难免的,去批评人家的孩子也不好,就对老师说:“算了,算了,小孩子打架,一会儿就好的。”并对儿子说:“玩具大家一起玩,不要抢来抢去的。” 谁知,正在这时,东东的妈妈来了。听了老师的“告状”后,她说:“我们东东在家里什么玩具没有,还稀罕你们的东西。东东从来不打人,肯定是你儿子把他惹急了。”说完,拉着他儿子的手,上下打量:“东东,有什么地方被打坏了,别怕,告诉妈妈。” 我当时真是气晕了,老师也目瞪口呆地站着,来不及反应。我们眼睁睁看着东东妈妈气冲冲地拉着东东走远了。 回到家中,我越想越气,真是老实被人欺。一直以来,我们都教育儿子,要同伴间和气忍让,要友好,不要打架。即使孩子和人打架了,也认为是孩子们的事,大人不好参与,有时还批评一下自己的孩子。今天碰到这件事,让我对自己教育观产生了怀疑。 想起我的一个同事,也曾对他儿子说:“和人家打架,你一定要打赢,打坏了人家,老爸会赔的。”莫不是现在的父母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那么,我的教育是太落伍了还是太超前了? 孩子吵架,大人应该怎么管?笔者问了一圈,除了老生常谈的建议外,有几种声音很新颖,也很有启发。 NO.1 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和不讲理的人打交道。这位妈妈完全没有必要为孩子受欺负如此难过,甚至改变自己的教育观。社会毕竟最终是承认文明人的。如果因为跟偶尔的一个顽劣孩子较量,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变得顽劣和暴力,这代价太大的。 NO.2 向法国人学习。法国的父母觉得孩子吵架打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们认为孩子们稚言稚语的争执是一出赏心悦目的节目。他们不仅“放任”孩子吵架,而且还鼓励孩子要多动脑筋吵赢,当然,法国的父母从来不亲自参与到孩子的争吵中,也不予干涉,他们保持着作为成人应有的修养和风度。 NO.3 孩子争吵,大人要管,而且只能管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有错,当然要批评自己的孩子,教他应该怎样做人;如果自己的孩子没错,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教他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甚至如何才能更好地赢得胜利。如果孩子之间没有对错,大人也要管,要监督孩子之间不要出现伤害事故,不要骂脏话,要遵守吵架的游戏规则,并且促成他们尽快地和好。 NO.4 孩子在吵架中学着长大。孩子吵架,并不是一件坏事。从幼儿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们的争吵、打架是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方法,孩子们会在每一次矛盾纠纷中获得必要的经验,或者学习保护自己或者学习约束自己。 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小看他们的主动性。孩子在争吵时,脑子里总想着应付的方法,自觉不自觉地思考着如何去解决问题,即便是这次吃了亏,事后也会去总结教训,下次改进。如果大人禁止孩子争执或者是帮助孩子争执,实际上是让孩子失去了一个锻炼体力、脑力以及语言表达的极好机会,剥夺了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这并不利于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只要双方不是打得过火,大人便不要急于去干涉,父母如果一味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就会使弱者更软弱、强者更加肆无忌惮,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经过一定的纠纷后,孩子们会发现,不用争吵、打架,也能解决许多问题。这就是成长。 NO.5 别让孩子成为“受气包”。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受到这样的欺负,父母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但是,如果孩子是经常受到这样的欺负,或总是被不同的孩子欺负,那就要引起注意了,父母们要想,是否是自己的忍让教育、批评教育让孩子变成了“受气包”。 在每一个团体,总有一些孩子特别容易“招惹”别人的欺负,或者被别人起外号了、或者被别人嘲笑了、或者被别人无故绊倒了,他们总是弱者。这其实是他们的软弱助长了别人“捏软柿子”的气焰。(郑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