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问题

2024-11-29 20:22:3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回答2:

说明鲁迅具有无限高度的民族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概,抗争立人的精神(对于为国奉献方面)
以及 当时中国民众的不觉悟是造成中国衰弱的原因,鲁迅想用文艺唤醒麻木的灵魂。(对于以文艺为武器)
要弃小我顾大我,用个人力量去救国,从深层思考,而不做表面的无意义的事。(对于弃医从文)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见解,就这么点水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