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8月4日 丹麦作家安徒生逝世
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菲英岛欧登塞市一个贫困的鞋匠家里。他11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14岁时,他只身远离家乡到首都哥本哈根,进了歌唱学校。但贫寒的生活使他得了病,嗓子受到极大的损害,没有希望继续唱歌了。后来安徒生进了文法学校,但常常受到轻视和嘲弄。幸亏学校里有个小图书馆,成了他精神上唯一的慰藉,同时也激起他生活和写作的热情。1829年他的《从霍尔曼运河到阿玛东部步行记》一书出版。不久,他写的一部喜剧《尼古拉塔下的爱情》也在皇家剧院上演了。但是因为安徒生出身“低贱”,他在文学上初步取得的成就受到一批无聊文人的妒忌和攻击。他难以忍受这种环境,于1830年夏天离开了空气沉闷的哥本哈根,到他的故乡菲英岛和同德兰半岛去旅行。
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使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感受和信心,对创作有了更高的热情。在旅途中他创作了诗集《幻想和速写》。这次短短的旅行,对安徒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从此,他和旅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1831年春,他第一次到德国的哈尔茨山区旅行。回国后,创作了《旅行剪影》和《哈尔茨山中漫游记》两本书。
1833年4月,安徒生又第二次出国旅行,到了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等国,直到第二年8月他才回国。旅途中,雄伟的巴黎圣母院和凡尔塞宫,罗马的斗兽场和圣彼得大教堂,使他流连忘返;法国卢浮宫的油画,意大利街头的雕塑,使他赞叹不已。年轻好学的安徒生如鱼得水似地遨游在这巨大的艺术海洋之中。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其中包括著名的《打火匣》和《豌豆上的公主》),还有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得到读者的好评。
安徒生有句名言:“旅行就是生活。”他一生中共出国旅行29次,直到1873年,68岁的安徒生还游兴未衰,精神矍铄地去瑞士旅行。那时,外出旅行条件艰苦。在旅行中,安徒生多是乘坐邮车或驴马代步,有时甚至步行。除俄国、芬兰和波兰以外,他几乎游遍了整个欧洲,而且亚、非两洲的土地上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到一地,他都能将经历和印象很快地写成游记。他在旅途中还常常画速写,将所见所闻画出来帮助记忆。
各国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开阔了安徒生的胸怀;风餐露宿,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长途跋涉,深入下层,了解社会,使他收集和积累了写作素材。他的童话《永恒的友谊》写的是希腊爱国者抗击外来入侵者的故事,《冰姑娘》写的是瑞士人的故事,小说《即兴诗人》则以意大利为背景。
1875年8月4日,安徒生逝世。他给后人留下了156篇童话、6部小说以及数量众多的诗歌和游记。他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和奖状,被政府誉为“伟大的丹麦人”。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回答者:a1a1q1 - 助理 三级 6-12 20:06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