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题选C,理由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渔父形象
赵一明
渔父,作为一类虚构的人物形象,经常闪现在我国古代文学和绘画当中,尤其是古典诗词之中。他们时而出没于茫茫雪江之上,时而出没于斜风细雨之中,时而坐忘于渭水之滨。他们有的劝诫人生,出世隐居;有的潇洒出尘,恬淡闲适;有的清高孤傲,愤世嫉俗;有的蔑视功名,全身远祸;有的待时而动,用世立功。但不管怎样,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是一个隐者。在我国的古代文学的诗词中,可以说渔父就是隐逸的象征,是一个隐逸的符号,但是其所包含的意蕴却又远远超出了隐逸的精神界限,影响着历朝历代的文学发展,从而导致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也情不自禁的做了千百年的渔父,成为中国的文学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独特群体,影响着历代文人的仕隐观念,从而使我国的隐逸文学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 渔父形象的发展脉络
从先秦到明清,“渔父”这一形象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而绵延不衰,并且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一种神话,一种集体无意识而沉淀下来,一遇外界触发,即发为诗词曲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独特的一角。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渔父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发展轨迹。我们不妨将其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有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加以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有着较长时间的渔猎文明,《诗经》中就已经有了对各种渔猎生活的描写,但不管这些活动的本身目的(食用),还是其文学表现形式(比兴或隐喻),都是功利主义的,并不具备超越性意义。只有当“渔”这一行为超越功利目的,而被当作一种审美性或象征性活动时,渔父才真正的进入文学领域。(1)
(一)先秦时代
在文学史上,最早描写渔父并赋予其超越性意义的当首推《庄子·渔父》与《楚辞·渔父》。《庄子·渔父》虚构了一个“须眉交白,被发揄袂”的渔父,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批评孔子“苦心劳形以危害其真”的救世行为。可以说,《庄子》中的渔父形象就是往来于江海之上,隐居避世的一类人物的代称。《楚辞·渔父》描述了屈原和渔父的一段对话。渔父劝诫屈原:“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当屈原表示“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能“蒙世俗之尘埃”时,渔父便“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了。正如汉代王逸《楚辞章句》所指出的:这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的渔父。
很显然,《庄子》与《楚辞》中的渔父,都是代表避世思想类型的人物。他们世故通达,隐居避世,钓鱼自乐,与世无争。同时,《庄子》与《楚辞》中的渔父也是一个潇洒出尘的闲适者形象。正因为避世隐身,与世无争,才会往来于江海之上,执竿而钓,欣然自乐。
(二)汉魏六朝时代
战国以降,道家一派虽然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却总是徘徊在儒道之间。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往往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而作为一个隐逸的符号,渔父形象往往被历代文人当作一个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符号,信手拈来,用以议论人生出处问题。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就以“追渔父以同嬉”来表达返归自然的人生取向。魏晋之际的竹林名士和晋宋之际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都是不满时事,清高抗俗的隐士,他们却不能苟同渔父随波逐流,与世推移的态度。嵇康在诗中写道“渔父好扬波”,这是非“余心所嘉”的。陶渊明在《饮酒》中对渔父一类的人物“举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的劝诫,也毅然回答说:“吾驾不可回”。到了东晋时代,在玄学理论的影响下,世族名士所崇尚的隐逸,已经失去了与世抗争的意义,变成了庙堂与山林无异的“心隐”,“朝隐”。(2)与世抗争的渔父形象也就得到了世族名士的青睐。谢万曾“叙渔父,屈原”等“四隐四显为八贤论,其皆以处者为优,出者为劣”,孙绰却认为“体公而识远者,则出处同归”。通过魏晋文人对渔父形象的不同评价,可以窥探到古代文人的隐逸观念和隐逸方式的演变。
在玄学盛行的魏晋时代,世族文人“渔弋山水”的生活情趣,就与隐居避世相脱节了。世族名士虽然推崇渔父的的与世无争,却不须效法渔父往来于江海之上。他们只要在豪华的山林别墅中凿池养鱼,执竿而钓,就自以为得渔父江海之意了。这正象梁简文帝萧纲入华林园所感慨的:“会心处不必在远,翳林山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第9题选 D,张若虚是唐代的
第10题选D 理由 王徽之生性酷爱竹,尝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他弃官后退居江宁山阴村。亲手在房子周围栽满了竹子,并且每天在竹林之下,吹啸咏竹。
第11题是C,它把有家贬得太过了
第13D
第14A
第15A
第16A
第17B 理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三位重要人物,当时都面临同样的打破旧礼教旧家庭的个人问题。陈独秀勇敢地打破了旧家庭,鲁迅没有打破旧家庭,但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只有胡适未越雷池一步,终身与自己不爱的人厮守在一起。他表现出来的是传统知识分子首鼠两端的心态和扭曲变形的人格。胡适一生著书作文,崇尚自由主义,人本主义,痛斥传统道学,抨击封建礼教,尤其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以“理”杀人的信条深恶痛绝,但他自己却自觉不自觉地蹈入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旧辙,这一悲剧是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也是他性格上的。了解了他的婚恋史,我们更能明白蒋介石对胡适的盖棺定论,实在是入木三分: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第18B
第19C
第20C
1 A
15 A
16 A
17 D
18 B
20 C
好难啊~咱只会这麽点儿~~
3.C 9.B 10.D 11.C 12.B
15.A 16.A 17.B 18.D 19.C 20.C
前三个CDD,应该确定!
这什么题啊?这么难。
3D9D10D11C12C13D14D15A16A17C18B19B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