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希望能够听到别人赞赏自己表扬自己的。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在父母的肯定在外界的肯定当中成长的话,也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信。
如果长期在得不到肯定的家庭当中成长,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自卑。所以在给孩子教育当中做到赏识教育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的。
案例:
小红从小长大的环境,父母对于她的要求都非常的严格,从来不会给予她表扬和鼓励,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所长大的小红 潜意识里面都是比较自卑的。
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也出现和自己一样的问题,所以小红便一直都专注地给孩子实施赏识教育。
在孩子做了一件突破自己的事情,或者是某件任务完成得很好的时候,就会毫不吝啬去鼓励孩子去表扬孩子。
结果发现还是在这样的一个教育环境这下所长大小红的孩子,非常的自信和开朗在学校里也有很多的朋友,举办活动的时候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
分析:
小红的这一个例子也向大家证明了,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培养他们的性格,采用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叫做赏识教育呢?
所谓的赏识教育,其实是从西方所传播过来的一种教育模式,他指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接受父母的表扬和赞美的。
所以赏识教育就是要学会去夸奖孩子,但是赏识教育也并不意味着是一味的盲目的去夸奖孩子。如果只是盲目的去夸奖孩子,对于孩子成长反而是会起到负面作用的。
而家长在给孩子实施赏识教育的时候都无法正确理解它真正的含义,那么多数家长经常会犯的误区有什么呢?
(1)有目的性地夸奖
许多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都是会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比如在孩子的成绩考得不错的时候。
家长会说这次考得真不错,下次要继续努力,对于家长来说,他的夸奖是希望孩子下一次能够考的同样的成绩。
这样的夸奖方式其实就是错误的,虽然是在表面上夸了孩子,但是也在无形之中给予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2)太过夸张的夸奖
所谓的赏识教育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去给他进行夸奖,而有的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把孩子捧得非常的高。
而这样的夸奖方式会让孩子无法认清自己的实力,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玻璃心和自傲,下一次无法经受挫折。
(3)浮于表面的夸奖
夸奖孩子一定是要从孩子的能力去出发,从孩子表现去出发,而不是敷衍了事,有部分的家长是因为孩子总是在旁边反复的问。
你觉得我这件事情做得怎么样,觉得烦了才会敷衍的说几句夸奖的话。
这种不关注孩子本身不去看他做的事情,这样的敷衍夸奖比起不夸奖来的效果反而更差。
因为他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也没有去观察孩子到底哪一方面做得好。这也会让孩子对于自己的认知不明确,容易让他们产生自满的情绪。
(4)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厌烦的事情就是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
有一部分的家长在夸奖自己孩子的时候还不忘带着,你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如果能向谁学习一下的话那会更好。
这样的夸奖方式并不会让孩子感到愉悦,反而会让他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感觉。
既然如此,那么家人又应该如何真正地做到赏识教育呢?
方法1: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在孩子把一件事情完成得非常好的时候,家长不应该停与表面的去夸奖,而是应该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进行分析,为什么这一次能够表现的这么优秀?
引导孩子慢慢地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比直接去夸奖他来得更加的有效。使得在以后的过程当中会让孩子更加正式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扬长避短。
方法2:有优点时要夸奖有缺点是要纠正
有一部分的家长,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他们夸奖,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更多的会选择包容,是因为担心如果直接的去指责孩子的错误的话,会伤害到孩子。
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在发现孩子优点的时候也一定不能够去忽视孩子的缺点,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及时地给予纠正,不然孩子很有可能会养成一种习惯。
方法3:孩子的称赞要真诚
夸奖的时候,一定是要针对于孩子的表现,作出具体而真诚的评价,而不是直接用你真棒,你真厉害!这样敷衍的词汇去夸奖。
一定要从孩子的表现去分析和判断哪里做的好,哪里还要继续努力。这样真诚的夸奖也会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也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看待自己。
育儿难题找艾妈育儿日记,家庭教育从小做起,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艾妈育儿日记,帮你解决育儿大难题。
感受到爱
希望被表扬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孩子会直观地从父母的表扬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在乎和爱。
很多孩子会因为爸爸妈妈的批评而觉得他们不爱自己了。
自尊心得到满足
当孩子做成一件自己认为不太容易的事时,他会很希望首先从父母那儿得到验证。
爸爸妈妈的及时表扬和肯定,无疑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满足。
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表扬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使孩子更乐于,也更勇于探索和思考。
怎样表扬才有效?
及时
孩子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和大人不同,对他们来讲,因与果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对孩子的行为及时进行表扬,才能强化孩子对事情的认识,激励作用才会更直接和明显。
这就要求父母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及时发现孩子值得表扬之处,而非笼统地夸赞,可以引导孩子更快地进步。
具体
“你真棒”是经常听到表扬孩子的一句话,但它并不是有效的表扬用语。
例如,孩子很认真地画了一幅画,充满期待地让爸爸妈妈看。
这时,如果父母表扬说“你真棒”或者“真漂亮”,这对激励孩子是起不了多大的帮助。
时间久了,很可能让孩子觉得大人只不过在敷衍。
如果能使用“色彩很丰富,比例很恰当,很有想象力”等语言来表扬孩子展示的那幅画,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满足,也更能帮助他在绘画方面取得进步。
肯定主观实现的行为
“你真聪明”之类的话很多家长喜欢说,但这并不是表扬,而且早有研究证明它的副作用更大。
真正有效的表扬,应该是针对孩子本身做出的努力,例如表扬孩子做事努力,遇到问题想办法,或者是不着急、坚强等需要主观付出的行为,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具备这些品质。
失败时,别忘记表扬
有时,孩子努力做了但结果并不是如期完成。
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在努力完成事情的某个环节有所进步而加以表扬,同时耐心地告诉他,再多努力一次或许下次就做到了。
受挫时的表扬能让孩子正确认识失败,培养坚韧的品质,因此比成功时的表扬更重要。
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 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 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教师,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 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 比,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 表扬。“你刚刚学画时,连笔都拿不住的,现在已经会画手 绢了。”“你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了。”孩子受到鼓励后, 学习热情和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会很高。有意识的表扬,对与 幼儿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在活动课上,还有在幼儿园里的一些简单劳动、游戏或 其他活动,教师要鼓励孩子有一定目的的多观察、多思考, 如外出参观、游玩,目的是让幼儿与外界多接触,从而放松 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这样教师就要对认真、能积 极思考的幼儿多表扬,这既激发了这样的幼儿的学习积极 性,对其他幼儿也起了一个正向引导的作用。在劳动中,有
的幼儿不怕脏、不怕累,而有的幼儿则拈轻怕重,有躲避劳 动的倾向。
教师就要讲明劳动的意义,大力表扬前者,对后者既不 批评又不纵容,而是诸如此说:“**平常非常热爱劳动,今 天的劳动热情还没全发挥出来,希望 **成为小朋友中最能干 一位。”这么一说,大家肯定都干得热火朝天,结果是既美 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对孩子的鼓励,不一定必须用语言表现出来。老师满意 信任的目光,亲切喜悦的笑脸,都会给孩子带来力量。他们 从老师的表情中知道自己做对了,“啊,我进步了老师多高 兴呀。”于是孩子在盘算着,怎样让老师更高兴,不用你唠 唠叨叨的数落孩子,他们自己会给自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这样孩子会在鼓励声中一步步向更高的水平攀登。
让我们用真诚的鼓励来帮助孩子,我们也希望他们成 功、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允许他们失败。同时,不要忘记 留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在我们的掌声中走向成 功。
优质原创作者,这里是暖妈说育儿,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邻居家的女儿今年三岁,长得非常可爱灵动,即使这样,每次穿着新裙子之后还是会问:我穿的好看吗?有时候她学会了一支舞,然后就给家人调了一遍之后,就又开始问:我跳得好看吗?有时候,吃完了一碗饭之后,也会问妈妈我吃饭很乖吧。其实有时候,这些问题在家长们看来真的有点无聊,但为了让孩子高兴,还是会说穿的很好看,跳得很好看,即使只是在那群魔乱舞一样。
而不仅邻居家的孩子是这样的,姐姐家里的孩子也会这样,每天只要写完作业之后,妈妈在检查作业的时候,总是站在边上等待妈妈的夸奖,想让人们夸他字写得工整,题目做的好,都没有错误的地方等。但是姐姐属于那种不怎么喜欢夸赞孩子的人,检查完了之后就直接让孩子把习题收拾好,即使做的的题都对了,也对孩子没有一点表示。这就让孩子非常失望,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妈妈的肯定。
其实不仅是小孩,大人也非常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因为这样的话就是代表自己的做法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从而自信心也得到了了提高。适当的想要要夸赞或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一直这样的话,这其实是孩子心理营养不够的表现。
一、为什么会出现心理营养不够?
很多时候,对于家长们来说只需要满足孩子的身体营养就好了,孩子长身体固然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这一点,保证孩子营养的均衡,这样身体才能更好地成长。但是除了身体营养之外,心理营养也是很重要的。
而心理营养的缺失则是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不重视,总觉得孩子还小,只要照顾好他们的身体就好了,对于心里上面的问题等孩子长大了之后再说也不迟。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在0岁到7岁的时候,如果心理营养给的不够充分的话,是很危害孩子心理健康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影响。
其实很多孩子们想要得到家人的夸奖就是因为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并且害怕家长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努力想要做到最好,得到别人的夸赞才能不会让别人失望。小丽因为一直忙于工作,对工作要求的很严格,这样导致对女儿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不希望孩子出现一点不好的地方。虽然每次孩子考试都得前几名,每次小丽忘记夸奖孩子成绩的时候,孩子就觉得是自己这次做的不好,然后心里就一直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了。
心里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感觉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的孩子有很多,其实他们这种心里是缺少“被爱感”的原因,需要补充心理营养。
二、如何补充孩子心理营养?
学会主动赞美孩子
孩子希望得到夸奖,就是因为孩子们不怎么自信想要获得家人的肯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不吝惜自己的夸赞。特别是在孩子成绩进步,或者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表扬孩子,这样让孩子感觉到做这件事的价值所在,并且也是对她的一种肯定。
每次小明考试进步了之后,他的父母都会夸赞并且奖励他一定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但是每次的奖励和夸赞都对让小明感觉到很满足,并且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然,这些夸赞并不是小明要求的,而是家长主动给予的。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有的孩子很喜欢得到父母的夸赞是因为害怕自己的不完美不受到父母的喜爱,这是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的一种心理。其实这种心理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家长们对孩子一直以来要求太过于严苛,不允许孩子出现错误的地方。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并且努力帮助孩子全面成长。花花对跳舞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家长还是觉得让他有一技之长还是必要的,就每天训练他跳舞,虽然孩子跳得不是很好,但仍是想要得到家长的夸赞,因为他觉得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父母就不会喜欢自己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一定要接受孩子的不足,也要看到孩子的优势,学会接受,并且适当改正。
给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孩子在小的时候,安全感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一般有安全感的孩子比较开朗乐观,并且性格情绪很稳定,能够和朋友,家长们很好的相处。但是如果安全感不好的孩子则是遇到事情畏首畏尾,害怕和陌生人说话,比较自卑孤僻等。当然,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即使给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要给孩子安全感,最为重要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和谐的家庭,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谐,能够一起玩耍,一起讨论等,这样孩子才觉得家的温暖。当然,在这个时候,家长们也要多陪孩子,毕竟安全感最为直接的就是陪伴,父母不管多忙,回到家之后后腰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
梅梅就生活在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家庭,因为她的父母工作稳定,每天都有很多时间来陪伴自己,并且他们会有一定的时间出去游玩,父母允许梅梅黏着自己。即使孩子哭泣了,做的不是很好,妈妈总是能够及时安慰他,给予她一定的温暖。
孩子做了事情希望得到家人的夸赞,对于家长们来说,一定要重视这种习惯,并且给予孩子更多地爱,特别是心理营养一定要充足,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全面健康。当然,这种营养一定要适当均衡,才是最好的!
你家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夸奖吗?你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分享!
我是一位3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的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资讯,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帮助到您解决带娃的困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欢迎关注暖妈说育儿!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评价,它表达的是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自制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和情绪两个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