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方面: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间,也是各诸侯国之间使者往来、会盟等活动的主要时间,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动都是发生在春秋季节。
2、是经济方面: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当然发生在春秋季节的农耕了,春种秋收嘛。于是用最能代表当时政治经济活动的季节来代表全年,就很合乎情理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扩展资料
春秋时期,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中学时我们从《宋》中得知,“夏商西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统一了秦汉。”。每一个朝代的名字都与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是来自姓氏,比如夏朝的君主是“夏侯姓”,或者来自封地,比如周朝的始祖周元,住在岐山脚下;当然还有一些头衔等等“先知”。
只有这个“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才有了奇怪的名字,“战国时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战争和混乱时期,这就是所谓的战国时期。那么什么是春秋呢?为什么把东周上半期称为“春秋”,而不是“冬夏”?
“春秋”一词在历史上除了季节外还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春秋,四书五经之一,另一个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秋时期。作为一个季节,春秋还是这个词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比任何文字记录都要多。但作为一本书,春秋出现的时间比历史时期晚,其出现的时间也几乎相同。
《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史书(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至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也就是说,“春秋”写在春秋时期,“春秋”写在春秋时期。实际上,春秋时期也是以《春秋》一书命名的。总之,春秋真是一本好书。
《春秋》本不是孔子所著,而是孔子修订的。这本原著是吕氏史家所著。也就是说,《春秋》比《春秋》所代表的空间和地域要小得多。其实,当时《春秋》作为书名的意思是记载历史等等。当时,诸侯国都有史学家记载自己的历史,名字叫“春秋”。后来,各国记载的春秋已经失传,找不到了。只有鲁国记载的春秋才流传下来。因此,作为一部史籍,《春秋》成为一部特别的参考书,尤其是《鲁国史官志》和孔子修订的《春秋》。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因为在历史上是没有夏天和冬天这个说法的,所以叫作春秋
因为当时的中国历法只有春秋两季,还没有出现过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