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标志

2024-11-27 22:12: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利用沉积物中的化学组分,即地球化学标志,来研究第四纪古气候也是一种常规的方法。随着测试手段的改进和对一些元素在地表行为的新认识,这种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并从早期的定性研究向目前的半定量研究方向发展。用于第四纪气候研究的主要有氧化物、碳酸钙、有机炭等。

1. 氧化物

第四纪沉积物中氧化物种类很多,可作为气候指标的主要有 SiO2、Al2O3、Fe2O3、FeO、Na2O、CaO 等。这些氧化物在地表的迁移过程中受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它们迁移的难易程度不同,如在炎热湿润的气候条件下,SiO2、Al2O3、Fe2O3相对容易迁移些,而在干冷气候环境中迁移就比较难,因此气候影响这些氧化物在沉积物或残积物中的百分含量,通过分析沉积物或残积物中它们的含量变化可判断古气候特点。

一般情况下,沉积物中 Al2O3和 Fe2O3的含量随着气候的转暖湿而增加,反之就降低。但在第四纪气候研究中,通常用氧化物含量之间的比值,这样可以消除一些物源或沉积环境次生的影响。常用的比值有 n(SiO2)/n(Al2O3)(硅铝 率)、n(SiO2)/n(Fe2O3)(硅 铁 率)、n(SiO2)/n(Fe2O3+ Al2O3)(硅氧化物率)、n(FeO)/n(Fe2O3)等。对现今的土壤研究表明,这些比值都会随着气候的暖湿而变小,如现代热带砖红壤的 n(SiO2)/n(Al2O3)值为 1. 5 ~1. 6,亚热带红壤为 2~2. 2,黄壤为 2. 3~2. 7。但在沉积物中比较复杂,受物源和沉积环境的影响。

还可利用 n(Fe2O3)/n(FeO)[或 n(Fe3 +)/n(Fe2 +)] 和 n(Al2O3)/n(Fe2O3+FeO)的比值进行第四纪古气温和古降水的定量研究。这主要利用了铁的变价性,并在地表的环境中三价铁与二价铁可转化的原理。当气温升高时,地表的氧化条件增强,那么 Fe2 +就向Fe3 +转化; 反之,Fe3 +就向 Fe2 +转化。计算古温度和古降水的经验公式如下: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式中: t 为所求古温度值(℃); T 为当地现今的年均气温(℃); δ 为研究剖面中某样品 n(Fe3 +)/n(Fe2 +)含量的比值与该剖面所有样品的平均值之差; m 为某个样品的 n(Fe3 +)/n(Fe2 +)含量的比值; M 为剖面所有样品含量的平均值; p 为所求的降雨量(mm); X 为全氧化铁含量(%)。

除计算古温度和古降水值外,还可依据氧化物含量计算当时地表的化学风化系数(如下面的公式),该值越小,地表的风化强度越弱,表明气候越是干冷。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2. 碳酸钙

在第四纪沉积物中,无论是陆相沉积,还是海洋沉积,碳酸钙(CaCO3)都是常见的盐类物质,但其含量变化很大,高的可达 60% ~70%,低的仅有百分之几,甚至不到 1%。沉积物中的 CaCO3有两种来源,一是沉积过程形成的,这部分 CaCO3为原生成分,对研究古气候非常重要; 另一部分是沉积物形成后由地下水带入形成的,为次生成分,它会影响古气候研究的精度,在分析过程中应将它排除,如沉积物中的一些方解石脉都是后期次生的。

对黄土和湖泊沉积物研究表明,CaCO3的含量受降水的影响比较明显,气候越是干旱,其含量越高,可以把 CaCO3含量升高作为气候向干冷变化的指标。

在海洋沉积物中,CaCO3的沉积受海洋环境和生物生产力的影响。在低纬度地区,随着冰期的到来,大气环流和洋流活动加强,海水中获得了更多营养物质的补给,生物的生产力增高了,因而沉积物中 CaCO3含量丰富。而在间冰期,海水温度随纬向梯度的降低而降低,洋流活动减弱,钙质溶解度增大,粘土沉积增加,因而 CaCO3含量降低。

3. 微量元素

第四纪沉积物中含有多种的微量元素,如 Cu、Zn、Mn、Ti、Pb、V、Sr、Rb、Ba、B、I等,在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下,它们与介质进行交换,或富集,或扩散。生物的有机质对一些微量元素具有吸附作用,使土壤或沉积物中含量增加。而生物的繁盛与否又与气候有关,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植物茂盛,土壤和介质中有机质丰富,可造成微量元素富集,如 n(Rb)/n(Sr)的含量比值越高,气温越高; 反之,气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