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斑马那布满全身的黑白相间的条纹,是一种具有利它作用的联络色,是斑马群为了在失散后能够迅速地恢复聚群状态而演化产生的一种毛色。
斑马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布满全身的黑白相间的条纹了。斑马身上那黑白相间的条纹,使得斑马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显得非常醒目,即使是在较远的距离上也能够彼此相互看见,当然,这也会被周围的狮子远远地看见,既然如此,斑马为何会演化出布满全身的条纹呢?
众所周知,狮子的视觉通常是很敏锐的,对于像斑马这样体型较大的动物,当其处于成群活动状态时,即使斑马毛色与周围的环境差别不大,只要它们处于狮子的视力范围之内,照样很容易被狮子发现。尤其是在斑马运动时,即使有保护色也不了什么作用。
狮子发现斑马的距离通常远远超出了狮子捕猎时发起冲击的距离,因此,斑马生存的关键不在于狮子是否能看见斑马,而在于狮子是否看上了斑马(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以及斑马群是否能及时发现惦记上了自己的狮子。因此,斑马只要能够及时发现狮子,被狮子追捕时要迅速奔跑、灵活转弯,一旦被狮子咬住,则要拼命反抗、全力挣扎,就可以有效地摆脱狮子的追捕。
单个的斑马在低头吃草时无法及时观察周围的状况,而抬头观察周围的状况时又会影响吃草。而成群的斑马则可以通过交替值班去发现危险,故成群的斑马更容易发现埋伏在周围草丛中的狮子,并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规避。因此,成群结队结伴活动的生存几率要比斑马各自单独行动的生存几率高的多。根据生物演化唯物主义学说,生存力决定生存关系。因此,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斑马、角马(牛羚)、羚羊等动物就形成了成群结队结伴而行的生存关系,但生物演化唯物主义学说同时还认为,生存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存力,成群的斑马确实有助于其过一种相对较安全的生活,使得斑马的生存资料获取能力、防止被利用而成为生存资料能力、生殖能力和存活能力得到提高,也即使斑马的生存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斑马怎样才能尽快地聚集成群呢?显然,方法之一就是无论在白天或夜晚,都能尽早在更远处看见对方,这就要求斑马应该具有突出的色彩。根据生物演化唯物主义学说,生存之“道”决定自然选择的规律,生存方式决定自然选择的标准,生存力决定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关系决定自然选择的形式。受到生存之“道”、生存方式、生存力和生存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漫长岁月的演化,斑马的身上就出现了有助于其提高聚群能力的黑白相间的条纹。如此一来,即使斑马群由于受到狮子的攻击而被冲散,但其布满全身、非常醒目的黑白相间的条纹,使得斑马无论是在白天和黑夜,都能够在较远的距离处发现自己的同类,从而有助于其尽快恢复聚群状态。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斑马的条纹其实是一种具有利它作用的联络色,是斑马为了在失散后能够迅速地恢复聚群状态而演化产生的一种毛色。但如果我们教条地认为所有喜欢聚群的大型食草动物都要像斑马那样,也应该演化出一种具有利它作用的联络色,那显然也是不对的,因为生存之“道”具有多样性,这使得生存之“道”的载体--生存之器,也随之变得具有了多样性。
斑马形状如驴,是非洲特产的哺乳动物,生活在山地、草原和稀疏的林区,身上长着黑白相间的光滑条纹,很像一幅人工描绘的图案,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美丽,故名“斑马”。
斑马以青草和嫩树枝叶为食,喜欢集群生活,常由一头首领带着进行活动和觅食。它善于奔跑,听觉、视觉和嗅觉都很发达,发觉可疑情况,轮流担任警哨的斑马,立即发出“警报”,群集而狂逃。它的自卫和抗敌能力较差,常遭狮子的袭击和追杀。遇到这种情况,有时斑马会成群踢起后蹄,与敌害展开搏斗。
斑马身上条纹的宽窄,与种类有关。美丽的条纹,可以看作是同种之间的识别标记,更重要的是,以条纹作为适应环境的保护色。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由于斑马身上的黑白颜色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不同,能破坏和分散身形的轮廓,放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如果它站着不动,就是距离很近,也很难辨出它来,目标不容易暴露,这样可减少被猛兽侵害的机会。这种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条纹不太明显的斑马,逐渐被猛兽吃掉,条纹显著的则容易生存,这样有利于生存的性状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就成了今天非常美丽的斑马。
斑马有着黑白相间的条纹,但这身条纹是怎么来的?在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曾经人们有过一种猜想,说斑马的黑白条纹能起到伪装的作用。
斑马身上的条纹特别特殊,但是那些条纹都有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