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叙事兼抒情的散文诗。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赋予秋夜后园中不同景物以人的性格,代表不同类型的社会人物,“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征着压迫和摧残进步力量的势力,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做着“春的到来”的梦的小红花象征着善良的弱者,耸立在后园的两株枣树,象征着与黑恶势力抗争的进步力量。
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含蓄描绘,表达了鲁迅对恶势力的抗争和愤怒,对英勇抗击恶势力的革命者的崇敬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与恶势力作韧性战斗的意志。此文语言精致,意象空灵,结构严谨,为象征散文诗民族化的创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风范。
扩展资料:
秋夜的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4年9月的北京。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相互勾结实行统治的情况下,中国北方的民主革命处于低潮。
同时,“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发生了分裂,思想界起了巨大分化,原来“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提倡国粹、整理国故,妄图将青年重新拉回故纸堆的复古思潮。
面对这些社会的变故和强大的统治势力,作者鲁迅不免孤寂、彷徨,时而感到一种“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苦闷,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寻生力军,一方面孤军奋战,坚忍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篇散文诗,正是作者在这种思想情感所作。
主要内容:作者写了后园的花草树木、小动物、景色,写了屋内的灯、虫子。以此赞美好人、批评坏人、振作士气。
解析:枣树傲然,有骨脊。夜空阴险丑恶,冷酷。小粉花、小飞虫象征善良弱小的人。作者用了拟人手法,还将所有的景物人格化,感受深刻,很有哲理,警示世人。这个秋夜冷寂深邃,让人感慨万千。这些形象是多么的鲜活。
《秋夜》记述了作者俯在鲁迅作品《野草》上做的一个秋夜的梦,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表达出作者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
满意的请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