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学生上学前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各自的基础和学习的能力有所差别外,目前不十分愿意学习不能作为判定一个学生就是不愿意学习的理由,换句话说,当前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别不是不愿意学习的理由。学习各种新东西,各种可以刺激他的兴趣的东西是一个学生天生的必然的冲动,这是一个明确的心理学结论。
2,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以各种手段,甚至可以使用违背学生正常生理发展规律的方法,比如长时间的单一的重复性学习,大篇幅的死记硬背,体育锻炼时间和必要的睡眠时间被长时间的剥夺和占用等等,来实现所谓的高分,任何的孩子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也应该是一种社会共识了,不需要再拿出来讨论了吧。特别是并不以升学为目标的学生,那就更是一种折磨了,所以可以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
3,打老师的现象的出现和蔓延恰恰说明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共和国的公民不是不需要在学校受教育,而是应该受的教育都没有受,特别是所谓的德育教育,或者叫人格教育欠缺太多了。不知道什么叫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关心同学,关心自己周边的社会,心中只有自己。目前我们的社会处于转型阶段,价值观在经历重大的变动,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学校,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工作和耕耘的地方,这个可能的最后一片净土,在学生成长的最关键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尽量正面的教育和影响,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孩子的心灵的最深处留下一片良知的空间,除了学校再没有其他的社会机构会承担这样的责任了。
4,说点题外话作为一种支持性证据。看过很多文章都说,越是在学校的时候淘气的学习不是非常好的孩子,毕业后越是经常去看老师,惦记老师,为什么哪,我认为就是老师的对学习上的疑难问题的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讲解;做错事情后善意的批评和规劝,无私的帮助。微小进步后老师的真心的表扬;老师家访时对家长一些不正确的做法的劝说,对孩子点滴进步的肯定,隆冬深夜老师离去的背影,家长的态度的些许转变等等都会象大旱中的甘露一样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痕迹,这些是他不断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的永恒的灯塔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5,学生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所不能自己选择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学生上学前的周边环境可以选择的余地也不是很大,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学校,就是老师,所以,正是那些在家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孩子才最需要到学校接受适宜的教育,不喜欢学习只是现在的当前的现象,老师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要找到原因,逐步改变这种不好的现象,逐步把不愿意学习变成爱学习,会学习,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老师的伟大正是在于此。这也是我最不同意傅先生的观点的地方,您把老师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愿意学我就教你,不愿意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这是明显的推脱责任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比没有老师还要差,这样的学校真是不上的好。难道真是我对目前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吗,我也参加过很多次家长会,接触过从小学到高中的老师,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对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老师的焦急之情溢于言表,感觉比家长都着急。一种普遍的看法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知道你一定会反对这种看法。写出了是希望听到您反对的意见。
6,再一次举北京三十五中的数学老师孙维刚的例子,很多人热衷追捧他的原因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习成绩很普通的学生,可以简单的说不是非常愿意学习的孩子,以入学的时候的成绩为证,转变为非常乐意学习的学生,以毕业时的学习成绩为证。这还不是我要说的,真正让我感到价值的东西是他的一个学生,毕业时也不是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在怀念孙老师的时候说孙老师留给学生的是,特别是留给我的是他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好,对学生的理解和帮助,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无私奉献,孙老师现在交给我的东西现在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但是孙老师在一个晚上为我反复讲解一道几何题的情景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想到孙老师会怎么看,符合老师的要求吗。这就是一种我们最需要的道德的力量,也是老师最需要传授给孩子的东西。
以上就是我从学校的作用,对社会的价值和本身的职责的角度对如何对待现在不愿意学习的孩子的方法提出的看法,与傅先生商榷。
作为一个学生,曾经我们班有过一个很赞的老师。其实,首先,你要有好的教学方法;然后呢,学生犯了错你也不可以视而不见,他会以为你怕他,不容易树立威信,对学生也不好。有时候,你怎么想的可以在班上直接说出来了,但是,要让你的说辞有趣,不然会产生负面影响的。
我给孩子用了耿氏状元宝,真是好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