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转换生成语言学?

2024-12-25 09:42:5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今天刚看了关于认知语言学的问题,里面谈到了转换生成语言学。
个人认为转换生成语言学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特定背景和基础。它的哲学基础是客观主义,置于理性的维向,认为语言是一个装置,每个人头脑中从生下来就有这样的装置,是天赋的、自主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确是语言学的革命,它放弃语义、语用,而是用高度形式化的方法解决语言问题,在解决计算机人工智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我们坐公车听到的报站、GOOGLE翻译都可以算作它的成果,从科技的发展上来说它有着不能取代的作用。

但同时,有人说他是毒蛇蛋,我认为也是因为他的哲学基础和采用的方法。我们可以简单的想一下,可以离开语义和语用谈语言吗?在这一点上我是偏向认知语言学的,很认同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但它更重视人对这个物质世界能动的反应。人类的语言是有认知基础的,而不单单像台电脑一样输入什么,我们就产出什么,我们产出的是经过我们经验和感知的,是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在现实因素外更有心理、生理和文化的因素。

转换生成语言学有其不能穷尽的一面,当有人提出异议时,它就在它的规则上加更多的新规则。至于你说的有人说它不断地改变看法是理论上的不一致还是理论上的发展,我就不敢说了。因为没有过多的了解就没有发言权。

个人偏向功能语法和认知,更觉得汉语研究用纯形式的转换生成语言学不能解决太多问题。

刚学语言学,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仅供批评指正。

回答2: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因此,它的诞生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学理论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的束缚,认识到婴儿言语获得过程中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研究言语过程的心理机制的问题,这是很有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当然,他的“语言获得装置”仅仅属于一种假设,要证实这个假设并不容易。事实上,目前它也没有得到有力的研究证据,而只是对科学事实的一种解释性假说而已。
  另外,他强调天赋观念,强调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在言语获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这也是片面的。另外,我们认为,他所说的那种天生的普遍语法实质上就是事物(动作)固有的基本特征在言语中的反映。世界各国婴儿在言语获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发生发展顺序(如单词——单词句——双词句——三词句等)和这种普通语法结构,都是其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在语言方面的体现,究其根源,是因为它们所反映的事物是共同的。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普通语法结构并不是什么先天存在的内在机制,而只是婴儿思维与认知的发展规律在言语发展过程中的表现。1970—1977年对新发现的13岁“人工野孩”吉妮所进行的珍贵研究证实,错过0到13、14岁这—语言发展关键期以后,人类个体可以掌握一定数量的言语,但却不能学会语法规则,也即他将不具备那种普通语法结构。这一发现使乔姆斯基不得不进一步补充他的理论,从而提出,作为言语获得基础的这种天生机制在后天必须及时地暴露于语言的刺激下而被激活,而这个关键期就在青春期以前。这表明他正在向语言形成的先天—后天相互作用论靠近,使其理论更为完善。
  参考链接:转换生成语言学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66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