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校听完李德仁院士在我们学校的讲座,就是关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的发展以及物联网的应用。
问题一:
数字地球主要是遥感、遥测、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仿真与虚拟技术等现代科技的高度综合集成,其内涵实质上是信息化的地球,包括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部过程。
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与处理技术,高速网络技术,WebGIS与OpenGIS的互操作技术,多分辨率多维数据的融合与主体动态表达技术,仿真与虚拟技术,元数据Metadata技术。
不过从数字地球应用需求应该重点考虑关键技术主要有:
1.空间数据共享平台;
2.元数据管理;
3.空间数据仓库;
4.异构环境管理复杂数据对象;
5.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6.无级比例尺空间数据模型。
数字地球”的应用解决方案要从支册伏撑层到行业层、区域层三个层面联系考虑。
1)技术产品类弊历型解决方案:构州卜携成数字地球应用的技术与产品支撑体系。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关键技术攻关与新一代产品研发。
2)行业领域类型解决方案:面向数字行业。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数据建设、业务流程、事务处理、分析模型等标准化。
3)区域集成类型解决方案:面向数字区域。其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战略规划、组织管理、数据建设、维护更新。
问题二:
我就用我刚帮别人回答的问题;GIS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供水系统,我个人认为主要实现了供水管网数据(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计算机录入、修改;对管线及各种设施进行属性查询、空间定位以及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对各类图形(包括管线的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及统计分析报表显示和输出;除此之外,还为爆管、漏水事故的抢修、维修提供关闸方案及相关信息,从而基本实现了供水管网的信息化管理。通过 GIS的集成,使管网图形库、属性数据库及外部数据库融为一体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网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而GIS应该远远不止这些功能。
GIS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还可用于管道施工、管网维修预案和管网事故抢修决策等方面。在管网建设施工中,利用 GIS的缓冲区( Buffer)模型,对将要敷设的管道进行缓冲区分析,并将计算出的缓冲区与数字高程模型选加,计算其工程土方量。如在未来的管网事故紧急抢修时,可以采用GIS与 GPS相结合,一方面通过 GPS系统准确获取抢修车的地面位置和路网交通状况,并将数据实时传送给 GIS,计算最短行车路线;另一方面利用 GIS的关阀搜索、管网状态仿真模型,快速分析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模拟管网动态变化,以便调度管网有关设施,确保供水服务质量。显然与传统的事故处理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充分显示出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