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指阑尾的化脓性疾病,但有急慢性之分。若有下腹固定压痛对急性阑尾炎具有重要诊断意义;若是慢性阑尾炎则多有急性阑尾炎史,仅有右下腹不适感或隐痛,可因活动、饮食不节而诱发。肠痈,系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发病较急,多为上腹疼痛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刷(部分患者起病即为右下腹痛),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
【方一】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大蒜120克、芒硝60克。
【主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用法】共捣烂如泥,另取大黄粉50克醋调成糊状。净皮肤,改敷大黄醋敷治疗时以右下腹压痛明显处或麦氏点为中心,盖1块小纱布保护皮肤,然后将大蒜芒硝泥摊在凡士林纱布上。放于痛处,上面再盖凡士林纱布,再盖纱布垫1块,胶布固定,2小时后去药,用食醋洗剂,覆盖纱布垫如前,8小时后揭去。
【按语】敷药后24小时不见效可再敷1次。
【方二】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九里香草12克、酒200毫升、糖适量。
【主治】肠痈。
【用法】取九里香枝叶细切,干者12克,鲜者20克,加米酒200毫升,浸1~2日,滤过即成,每次饮5~10毫升,每日1~2次,糖茶过服。
【方三】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4次服,每日1剂。
【主治】急性阑尾炎。
【方四】
【组成】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牡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
【功用】清热解毒,化瘀消痛。
【主治】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
【组成】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牡丹皮12克。
【功用】清热通腑,行气活血。
【主治】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新鲜马齿苋120克(干者30克),绿豆30~60克。
【主治】急性阑尾炎。
【用法】煎汤,分2~3次服下。
【方七】
【出处】《华佗神医秘方真传》
【组成】地榆20克,当归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20克,生薏苡仁30克,玄参20克,麦冬12克。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
【用法】水煎服。
【按语】急性患者1剂即愈,慢性患者多在4~6剂痊愈。
【方八】清阑液
【出处】谭景祺方
【组成】红花10克,桃仁10克,青皮10克,甘草10克,牡丹皮15克,白芍15克,花粉15克,生地黄15克,玄参15克,归尾15克,连翘15克,莪术15克,三棱15克,公英100克,金银花50克,地丁50克,柴胡20克。
【功用】解毒化瘀,破积攻坚。
【主治】肠胃气滞,毒热壅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九】金蒲汤
【出处】朱日升。
【组成】金银花30~60克,蒲公英30~60克,冬瓜子30~60克,大活血15~30克,木香6~10克,生大黄10~20克(后下)。
【主治】阑尾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重者每日2剂,日服4次。
【方十】阑尾炎效方
【出处】郝耕圃方
【组成】陈皮10克,青皮10克,炒枳壳10克,连翘10克,双花15克,蒲公英15克,乳香12克,川楝子20克,甘草10克。
【功用】理气泄热,解毒散结。
【主治】理气泄热,解毒散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十一】
【组成】白芍18~45克,甘草、柴胡各6~12各,枳壳、牡丹皮、黄柏各10~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重者加倍服。
【主治】本方适用于急、慢性阑尾炎。
【方十二】
【组成】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红藤30克,败酱30克,冬瓜仁30克,皂角刺15克,桃仁2克,归尾12克,大黄(后下)10克,厚朴10克,芒硝(冲)10克。
【功用】清热解毒,排脓,通里攻下,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至2剂,每剂两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