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三”在古代都是虚词,代表很多的意思,三把火也只是简单的说法,实际上这句话就是指古代新官到任之后,会做出几件为自己树立威信的事情。也有种说法,就是说这三把火指扫衙署、拜城隍、出堂规。
先来看看这句话的来源,这和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有关。据说他刚出山帮助刘备的时候刘玄德的两个兄弟对诸葛亮架子大非常有意见,觉得这个人就是有名无实,喜欢搞嘘头。之后诸葛亮在和曹魏政权对敌的过程中用三把大火烧的曹魏政权心惊胆战,树立自己的威信。这三把火就是三场著名的战役,也就是博望坡大战、新野大战和赤壁大战。
这句话最初的来源就是这个,慢慢地这句话就用来形容新官上任的情形。古代不像现在科技那么发达,那时候朝廷虽然任命新官,但是百姓可能听都没听过这个人。所以新上任的官员为了让自己露个脸,让百姓都知道自己这号人物,就会做几件大事来树立威信,具体什么事情就要看新官怎么想的了。
到了清朝时期,这三把火才有了比较统一的说法。就是扫衙署、拜城隍、出堂规。扫衙署好理解,上一任官员卸任肯定不能占着公家的住所不让,新官新气象,来了自然要将衙署打扫一番。拜城隍也是非常好的机会,古代的城隍庙供奉的是阴间的统治者,州县官员管的是阳间的事情,城隍里面的人管的则是阴间的事,所以新官通常都会去拜会他们。第三出堂规就是要重新制定衙门的规矩,新官肯定要让手下按自己的意思办事,这样这个官当得才舒服。
指扫衙署、拜城隍、出堂规。开始于三国。现在指新官刚上任,为了树立威信,树立规矩而做的一些雷霆行动。
不是特指什么火,指的是官员刚刚上任的时候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树立自己的威信。
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就是来了新的地方建立自己的一套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
三把火中的三只是一个量词,形容很多的意思。而这一从政方式是从三国时期时期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