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的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以及锥体束的一种慢性侵袭性的神经病变。 一般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有一种学说是,遗传因素在环境因素的暴露下会引起这种情况。
病情分析: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很多,在疾病后期难以治愈。当病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细胞核和大脑运动皮层锥体细胞,引起呼吸困难和吞咽障碍
运动神经元病the mechanisms of motor neuron diseases是一组病因未明确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皮质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体征并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肌跳与锥体束征不同的组合。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发病率为2/10 万,临床患病率4~6/10 万,90%以上为散发病例,成人通常在30~60 岁发病,男性多见。由于本病病因复杂,表现多样,目前临床治疗方面也缺乏特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神经科学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重大的突破,诞生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发病机制学说,并指导着临床治疗方面的有效开展。
上、下运动运动神经元病混合型。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缩,以致抬头不能,呼吸困难,卧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岁间发病,约5~10%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进展快慢不一
运动神经元病属中医痿证,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医痿证,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