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进程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高低直接影响这教学效果的好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实施,尤其是近几年通过改革实践表明,不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工作便很难全面展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评价能力呢?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传统的评价观念只是单方面的教师评价学生,实施评价的结果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现今提倡的课堂教学应是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多方位交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比如我在讲授《荷花》时,文字优美,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课文。他们或深情地阅读;或精心地画荷花的美丽;或小组合作、探究……然后互相评价对方的优缺点,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 如果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就必须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把他们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潜力发展,提供发现研究与探索的空间。如我在讲授《燕子》时,首先找四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其次,我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对我的朗读进行评价。这样不但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参与到了评价中。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语文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作为帮助者,促进者,在学习时间上,提供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取得良好效果,拓宽学习天地,及时评价,总结学习语文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聪明的教师会利用评价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方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课堂教学也无非是一个示范,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指点他们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拓展语文学习,这比教懂一篇课文,学会一个字更重要。从宏观上看,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教育评价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功效呢。本人认为,教师要建立“学习档案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这就为教师明确了评价学习过程的最好选择。
1、丰富学习档案袋的内容
“学习档案袋”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记录和评价,这里面应该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家校联系本,不再满足于少量的通知、作业反馈意见,而是将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点点滴滴记载其中。其中有作业方面的记录,但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还应该包括口头练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动手动脑操作的作业,教师不只是对作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而是要着眼于学生学好语文、健康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评析,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其中还应该包括学生在校、在家学语文的态度、兴趣、方法、手段及效果的记录,如优秀的作文、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出人意料的构想、一份成功的喜报等。根据记录教师定时分析、反思、及时引导学生走上学语文、爱语文的道路。
2、注意学习档案袋中信息传递的多向性
“学习档案袋”既可用于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了解和评价,又可作为教师、学生、家长合作学习、合作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记录可定期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反之,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又可以传递给教师。如征询家长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汇报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特殊表现等。在“学习档案袋”中还可设置“回音栏”“家长的话”“学生的话”以及各类调查表格等,以免充分体现教师和家长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天然合作者的合力。在多向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积极发挥以情感人的正向作用。
3、定期展示学习档案袋
教师可根据课程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学习档案袋”展示会,让全体学生或家长来校观看、评价,也让学生本人自我欣赏、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再认识,再提高,发挥元认知心理的积极效应。在班级中展示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料(文本、声像、电子等类型不限),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反思学习过程。这样的展示会既是对学生阶段性语文学习效果的肯定,又是学习方法的交流。学生在看、想、说的过程中,语文素养随之提高。
三、全面优化评价内容
以前的小学语文评价在内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等。这种片面性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进行全面优化改革。
1、“字”方面 重视评价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兴趣和习惯,关注学生对汉字审美价值的体会,重视书写的整洁、美观。
2、阅读方面 结合学生具体的阅读行为,评价其阅读态度,习惯等,重视他们对常用语文知识的了解和把握。
3、写作方面 重点评价语文表达水平,评价学生选择写作材料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注重评价学生写作的态度、兴趣和习惯及写作活动中与人了解、与人合作的情况。
4、口语交际方面 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评价学生的情感素养。
5、综合性学习方面 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评价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正确应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丰富评价语言,注入真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用语,但这些评价用语,但这些评价用语应是当时教学情境中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不应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如:我在教《丑小鸭》一课时,当孩子读到丑小鸭外形一段时,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丑小鸭的“丑”,这时,我并不是直接进行评价,而是带着鼓励的口吻婉转地说:”你的声音很好听,可是老师对这只鸭子的印象还不够深,你能再读一读吗?”这样的评价用语即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促使孩子真正地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当孩子有了进步时,我再次用鼓励的语言及时地给予肯定“哎呀,这下清楚多了,仿佛这只鸭子就在我们眼前,谁能再读一读?”此时,全班同学朗读热情高涨,争先恐后要求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除了有声语言外,教师应适当运用一些体态语言。可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运用恰当可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让学生感到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共鸣。
五、评价标准多样化。
每个学生成长发展都是有个性的,都是千差万别的。既然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正常的,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差异,注重尊重差异的教学评价。因为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是不一样的,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评价他们,这样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例如:一个学习十分懒惰的学生,很少有完成作业的时候,而且字迹潦草,格式特差。今天居然按时交作业了,字迹也工整,我会欣喜地表扬他:“你今天真乖,作业做得这么好 ,能继续保持吗?”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初学作文,有畏难心理,写好谈何容易?我会在每个人的作文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你这个词用得多么恰当,这句话太优美了,你的作文越写越长了,真了不起!你这个标点用得太棒了,老师非常喜欢读你写的作文……每次孩子们领到我批改后的作文本时,都惊喜不已,如获至宝。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只要爱写,多读,就能提高写作水平。也许当你面对一篇很差的作文时,你会违心的写好评语,去鼓励他们。当你面对一篇很不错的作文时,你还会去“挑刺儿”,引导他不断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在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效果,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走出传统语文教学评价的误区,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将这些观念落实到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促其掌握科学的学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语文教学改革的空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进程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高低直接影响这教学效果的好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实施,尤其是近几年通过改革实践表明,不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