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为何称为儒家?

2024-12-14 05:19: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儒”是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国故论衡·原儒》).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庄子后学评论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

回答2: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回答3:

关于儒家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汉代刘向、刘歆、班固等认为,诸子百家出自周官。其中,儒家是从周代主管教育的官员转化而来的。《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其他各家如道家出于史学之官,阴阳家则出于天文之官,法家则出于刑法之官,名家则出于礼乐之官,墨家则出于祭祀之官,等等。
当代学者冯友兰先生按照这个架构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诸子百家均出自士人:儒家出自文士,墨家出自武士,道家出自隐士,名家出自辨士,阴阳家出自方士,法家出自法术之士。
儒家前身为官,在周天子缺少足够的力量来豢养这些官员的时候,其后人便流落为江湖文士,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无论出自教育的官员,或出自文士,所说的可能是一回事,而冯友兰的“文士”说则更为合理些。
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他在《国故论衡》中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当代学者李泽厚也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儒家是巫师演化而来的。
许慎的《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故又有把儒者看作为江湖术士的。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带有贬低其地位的意思。

回答4:

把儒家典籍收集在一起,编成一大文库,即为“儒藏”,是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道家术数之术藏、佛教的藏经相应。北京大学《儒藏》工程预计耗资1.52亿元,是中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项目,将包括收入近五百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编(约1.5亿字)和收入约5000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子项目包括十卷本《中国儒学史》和《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丛书》百种。这一工程将使中国拥有一部最齐备和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

回答5:

儒是一个有学问的字,所以叫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