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巧:聪明。拙:笨。
出 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例 句:本来书记以为他的劝告,会起到安慰作用,没想到竟~,她哭得更厉害了。
近义词;
画虎不成
[ huà hǔ bù chéng ]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出 处:汉·班固等《东观汉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敕之士,所渭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例 句:现在新诗人,似乎对语言就没有敏感,只能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并且~,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扩展资料;
反义词;
弄假成真
[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
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变成真事。
出 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那个掌亲的,怎知道弄假成真,那一个说亲的,早做了藏头露尾。”
例 句:他们俩在舞台上经常扮演夫妻,后来~,真的结婚了。
歪打正着
[ wāi dǎ zhèng zháo ]
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路子本来不对,却侥幸地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出 处: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例 句:这一脚他是倒地才踢出去的,可是~,守门员还没反应过来球已直飞网心。
读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意思是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出处: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译文: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却坏了事。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
造句:本来书记以为他的劝告会起到安慰作用,没想到竟弄巧成拙,她哭得更厉害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多此一举
读音:duō cǐ yī jǔ
释义: 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出处:清·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译文:至于隐蔽起来,不露形迹,恐怕是多余的举动,让自己劳累罢了?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造句: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的意思是: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1、读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2、出处:出自宋朝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翻译: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蛇本没有脚却画上了脚。
3、例句:他原想发号施令,显示一下自己的指挥才能,但同学们都不听他指挥,,结果却是弄巧成拙,操练的秩序全乱了。
4、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
5、近义词:画蛇添足
扩展资料:
“弄巧成拙”的近义词介绍:画蛇添足
1、读音:huà shé tiān zú
2、表达意思: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出处:出自战国时期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翻译:“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4、例句:最后,他又加了几句,自认为是点睛之笔,没想到到了老师眼里却成了画蛇添足。
5、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弄巧成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学一学弄巧成拙成语故事
弄巧成拙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nòng qiǎo chéng zhuō,意思是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出自《拙轩颂》。
中文名
弄巧成拙
发 音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 义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出 处
《拙轩颂》
近 义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反 义
恰到好处
成语典故
孙知微是北宋时期一个有名的画家。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图》。他画好草图以后,因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们找来,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几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老师走了以后,弟子们准备上色,可是,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个学生说:“老师平时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匆忙当中忘了画上,我们给画上吧。”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归来。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莲花时,气愤得吼叫起来:“《道经》中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你们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们一个个吓得低下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