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编辑本段]同种材料摩擦起的原因
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 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导电
固体的导电是指固体中的电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远程迁移,通常以一种类型的电荷载体为主,如:电子导体,以电子载流子为主体的导电;离子导电,以离子载流子为主体的导电;混合型导体,其载流子电子和离子兼而有之。除此以外,有些电现象并不是由于载流子迁移所引起的,而是电场作用下诱发固体极化所引起的,例如介电现象和介电材料等。[
这里的易丢失是有前提的:就是得有其它材料与它接触并摩擦.
而导电只是在物体两端加上电压,在没有东西与它摩擦的情况下,玻璃中的电子并不能跳过分子之间的间隔,达到导电的目的.
就象一个里面冰冻的水管,从两端你都能捞到一点水,但是它还是通不了水.
你的思维很高级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摩擦起电的原理在于俘获电子
摩擦时 两种物体的分子亲密接触 一方电子被另一方的分子俘获 导致双方带电从理论上说 紧密接触就可以俘获电子 因为物体常温态就已经具有了一定能量
而且这涉及到摩擦力到底是如何产生的问题
在我的理解 摩擦的产生是由于两种物体的分子相撞 从而使相撞的分子速度增加动能增加 而能量守恒 所以运动物体动能减少
摩擦生热
对于固体来说 摩擦使分子振动频率增大 振动频率增大辐射的波(红外线)增强 红外线的具体感觉就是热...
这是别人的帖子 转述一下 好好研究
不是 这两个都是良好的的电阻 导体是在电动势下有大量易丢失的电子
只是表面一部分在你摩擦做功的时候掉下来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