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恭喜你升上高中,你碰上好时代了!
重庆已经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实验,有关内容详见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
(1)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 学习领域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科目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 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2.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共计116学分) 选修学分Ⅰ 选修学分Ⅱ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数学 数学 1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6
科学
物理 6
化学 6
生物 6
技术 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8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6
说明:
(1)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3) 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4)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5)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三、课程内容
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国家通过制订各科目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高中不再有文理科之分
专家们说,设置学习领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科目之间的整合,从而使得在课程设置上不再有文理科之分。
专家表示,设置学习领域,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可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课程表不同
专家表示,每学期开学时,学校将发放《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明确选课时间、上课教师、选课要求及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报个人选课计划。学校将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课程计划、学校开课情况,明确选课要求和方法,以及所开课程的考核方法。
学校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没有学生选或很少学生选的课程要取消,学生和家长也可以提出计划之外的选修课内容,选课达到一定人数,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开设相应课程。
学生根据所选的课程安排,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即个人课程表,进行相应的学习。
学分制下没有“豆芽科”
专家表示,实施学分制管理以后,学分将成为计算学生学习量和学习效果的管理办法,音、体、美这样的“豆芽科”将成为历史。
新课改后,高中学校必须开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及大量的选修课,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学分,学生只有修够了学分才能毕业。这样,学生不仅要重视高考科目的学习,还要重视体育、艺术、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
每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
在新课程标准中,社会实践课程是必修的内容。三年共6学分,每年要进行一周的社会实践,每周计2学分。
专家表示,社会实践的内容可以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学商、学军、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也可以是学校的传统活动,如值周班活动、俱乐部活动等。
在组织形式上,在校外或校内基地,以班级或小组(至少5人)为单位。在学分认定时,以参加与否、时间达到要求与否等为依据,不参加或时间不足,都不能给学分。
社区服务计入必修学分
新课程标准还规定了社会服务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中三年内为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可得2个学分。
专家表示,中学生参加的社区服务包括:在学校或家族所在社区范围内参加义工或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宣传教育、帮贫助困、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都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会服务项目上勇于创新。
不用这么多解释 作为安徽的学生(我们就是学分制) 告诉你 等于屁都没有变!! 照常上课 以前什么样 现在就什么样! 没区别 真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老师拿这个威胁你不准逃课 但实际是照逃也米鸟事。
老子不文明 但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