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说,中国的历史应该从商朝开始算起,国外的汉学家普遍承认的中国信使的开始也是商朝。
首先,三皇五帝不能认为是历史,只是传说(而且是累世加工过的传说)。《史记》未写入“三皇”,可能当时司马迁不认为“三皇”可信,“五帝”虽然写入了《史记》,但是司马迁自己都说是根据各地的传说梳理的。看过《史记·五帝本纪》的应该知道“五帝”的世系有很大问题的(特别是舜的辈分跟禹比较,还有“五帝”近忽妖的寿命)。
更重要的是,“黄帝”这个概念应该是直到战国时期的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以后才产生的。春秋时期,孔子修书,可没有提到“黄帝”、“颛顼”、“帝喾”这些帝王。从殷商的甲骨文来看,商朝的人知道“禹”,但未提更早的帝王;春秋时期,人们只知道“尧、舜、禹”;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五帝”产生了;到唐朝司马贞撰《三皇本纪》,“三皇”开始囊括在历史范畴了。(“三皇”说最迟汉朝应该就有了,但是一直未被认为是真实的史实;而上面未提及的“盘古”极有可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被吸收进汉文化当中了)
从考古学角度来看,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中的“龙山文化”时期,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生产力不足以支撑《五帝本纪》里提到的那么大的国家(即使是部落联盟形式的),比较禹贡九州的范围和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范围就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其次,夏朝在国际学术界得到普遍承认的机会也不大(实际上,国内学术界也远未达到“共识”的程度)。《史记》虽然提供了夏朝的世系,但与商朝的世系得到甲骨文证明不一样,夏朝世系找不到任何文物上的证明,而且估计以后也不会有文物上的证明。原因在于,最早的出土文字是殷墟的甲骨文,殷墟是BC1300以后的晚商遗址。虽然找到好几处早中期的商朝遗址,但是没有再发现像甲骨文一样有力的文字证据。而二里头遗址从三期开始已经步入青铜器时代(聚落规模也逐步扩大了),但是未有任何充足的证据表明二里头文化属于传说中的“夏”文化,我个人认为是早商文化的可能性很高。殷墟以前的商朝早中期尚且找不到文字证据,传说中的夏朝就更不用想了。
从甲骨文卜辞来看,商汤以前的先商诸君主都是称王的,而古代“称王”不是那么随意的事情。周代商时,直到占据三分之二的天下,周文王才敢称王,可见一斑。而且,卜辞中对商汤的功绩赞誉有加,就是未提曾经“伐纣”。所以,商朝的历史可能远早于BC1600年,而且也未臣服过史书中的所谓“夏朝”。
从考古学分期来看,二里头文化连接着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约有300年,而其中只有三期和四期才能被认为是某个王朝的都城,而这个时间段远不够塞入“夏朝”的四百七十年(或四百三十年)。(“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文化,生产力、聚落、文字是否出现三方面来看都不是可以形成国家的时期)
所以,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应从盘庚迁都的BC1300开始算起。考虑到晚商遗址中的文字证据(甲骨文),历史可以追溯到早商,但这里的早商早于传统上的BC1600年商汤伐纣。具体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得看考古学上的“商文化”的上限。
p.s 由于商朝已有文字,所以严格来讲应称“商文明”而不是“商文化”。
p.s2 代表着国外汉学主流观点的《剑桥中国史》是从秦汉史开始的,但是并不代表国外汉学家认为中国的历史从秦朝开始。据说《剑桥中国上古史》已经出版,相当于先秦史,但是还未翻译引进。
不,从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开始。这年始有历史方面的准确文字纪年。若说不准确的历史则要从三皇五帝的传说算起。秦帝国的始皇只是当皇帝的开始,在此前有君王之称,未有皇帝之号。
不是,中国的历史可以从远古就开始了,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等,还有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
中国的有记载的历史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之前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古人一代一代口传下来,之后有了详细具体的文字系统后整理出来的~
秦始皇差不多正好是一半左右
有明确记载的朝代历史 是从西周开始的
史书中,在周的前面还有夏、商两个朝代
本来是没有明确记载的
后来随着考古发掘了殷墟,证明了商代的存在
夏代,好像还没有实物证据 只有文字记录
再往前的尧舜禹
以及再再前的黄帝、炎帝、蚩尤、燧人氏、神农等等
目前还没有任何实物证据
只有文字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