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霸王龙足迹是在哪里发现的,足记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中国霸王龙足记在哪里发现的,发现霸王龙足迹意味着什么?
2025-02-02 18:39: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2019年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学的专家学者在福建南安宣布,几个月前在江西赣州发现的恐龙足迹,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的霸王龙足迹。目前,这个霸王龙足迹化石,馆藏于福建南安的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内。

霸王龙又名暴龙,是一种超大型肉食性恐龙,属于兽脚类。典型的霸王龙体长12.8米,高5.5米,重约6.8吨,颈椎粗壮,前肢弱小,后肢和尾巴则非常发达。它们生活在距今约6850至655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最后300万年。随后,在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中销声匿迹。

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它是生活在整个恐龙食物链的最顶端的一类动物,到了白垩纪的最晚期,我们发现霸王龙本身以及它的亲戚,即便是骨骼化石也非常稀少。在整个中国,暴龙类的恐龙足迹确凿地没有发现,那这次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

钮科程:我们已经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具有很强科研价值的一些化石,比如,两个新属的恐龙化石,目前还在科研进程中。此外,我们还发现赣州有大量恐龙蛋的埋藏,目前发现了全球最完整的一颗恐龙胚胎蛋,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好的科研标本,所以说赣州应该是华南地区比较成规模的一个恐龙动物群的地方。

回答2:

2019年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学家宣布,他们在江西赣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足迹,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暴龙类的足迹,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最末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等学者共同完成,论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

暴龙又名霸王龙,是一种超大型的肉食性恐龙,属于兽脚类。典型的暴龙体长12.8米,高5.5米,重约6.8吨,长着一张布满数十厘米长,香蕉形大牙的嘴巴,安装在大型颅骨中,之后是粗壮的颈椎,前肢弱小,后肢和尾巴则非常发达。它们生活在晚白垩世的最后300万年,距今约6850至6550万年前,随后在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中销声匿迹。化石发现于北美洲各地;亚洲则有其亲戚——特暴龙、分支龙等。

“寻找暴龙类的足迹,也就是最大的肉食恐龙足迹,长久以来是我的梦想之一。”邢立达对记者说,“而这类足迹其实非常稀少,暴龙类的足迹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中国的大多数恐龙足迹都发现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白垩纪晚期的足迹记录非常稀少,更别说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暴龙类足迹了。”

这个标本最初是当地人在修路的时候发现,施工队清理石头时候发现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上有一个奇形怪状的印记。当地施工队便派人联系并告诉了钮科程,这个印记看起来像是由一只恐龙或者是某种巨大的三趾动物留下的。“但足迹照片没有比例尺,而且后来就联系不上这支施工队,足迹也消失不知所踪了,令我们十分遗憾。”执行馆长钮科程回忆道。过了两个月,一位户外爱好者徐承华突然联系了邢立达,说是赣州民间收藏界流转着一个好像恐龙大足迹的化石,长度达58厘米!

“这个足迹的爪痕尖锐,跖趾垫非常发达,表明恐龙脚部稳固,几个趾头,尤其是第II趾非常发达,它的旁边还保存有一个小小的,外翻的凸起,这很可能是大拇趾的痕迹,所有证据都表明这个足迹与发现于美国的暴龙足迹非常相似,极可能为暴龙所留下的!邢立达的脑子里蹦出这个念头。

古生物学家从足迹推断恐龙的体长,认为这个暴龙足迹的造迹者体长可达7.5米。有趣的是,这个体长与赣州本地发现的暴龙类——虔州龙的体长非常相似,后者的体长约7.5至9米,“足迹和虔州龙骨骼化石的发现地相距不过33公里!”邢立达强调,“从顶级掠食者的活动范围看,该区的掠食者可能只有一种,此次发现的暴龙足迹非常可能是虔州龙留下的。”

目前,这个恐龙足迹馆藏于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的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该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表示,这个足迹化石尺寸惊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肉食性恐龙足迹之一,未来将与该馆其它大量珍贵的各类足迹化石馆藏一起陈列展示,向人们介绍恐龙足迹的有趣故事。

回答3:

2019年7月29日,江西省赣州市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霸王龙恐龙足迹,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霸王龙的足迹。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最末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回答4:

在华夏大地发现的,发现霸王龙足迹有几个历史意义,第一:考古家很闲,霸王龙都没看到找人足迹有啥用?第二,意味着霸王龙脚很大。

回答5:

在哪里发现的不清楚,但是足迹的发现意味着中国以前存在过霸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