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结:
写字,书写之功:
“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语文试卷主观题目较多,有些同学所做的答案回过头来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读不下来,读不明白,又如何能让阅卷老师给你得分呢?要知道老师阅卷时都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因此注重书写显得尤其重要。
同时“书写整洁”和“错别字”还占卷面分!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我在《写错别字的真相:居然不是因为粗心》一文中,介绍了归类析异法、以音辨形、形旁辨析法、据义定形法、来源推形法和语境推字法等六种方法,帮助大家少写错别字。大家只有多写,多读,认真加以甄别,才能将这项能力掌握,也才能消灭错别字,做到书写正确无误。
积累,日久之功:
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原始首选的方法还是读、背、默。也许并不新鲜但极为有效,这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精华。因为多读方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少成多;多默就能长久不忘。关键在于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然后还可以推陈出新,逐渐就达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另外,读、背、默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本功,经过日久天长的训练,功夫自会上身,到那时将受益终生。我们熟知的大师级人物比如鲁迅、钱钟书、郭沫若等就是不仅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乃至过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以致一目十行。学生们面对大量的记忆和背默练习,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要从严、从细,达到精益求精。
方法,应变之功:
作为学生应该非常清楚,在解题时只要方法得当,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多用一点心思。比如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以及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等都各有特点且作用不同。
只要我们认识其规律,掌握应对的方法,即使题型千变万化也可以应付自如。最切实的做法是,抛弃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杂念,重视文本的示范作用,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每遇到一个题型,一个知识点,都应该视为典型案例,抓紧不放,不仅搞懂而且学会;不浪费任何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运用学过的方法反复操练,以期达到真正掌握。
表达,严谨之功:
目前不少学生都热衷于口头表达而疏于书面表达,可中考以及各种应试目前仍停留在笔试即书面表达的层面。即便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但似乎也是更重视思路而不在意缜密表达。其结果是每次考试整张试卷东扣一分,西丢两分,成绩很难有明显的提高。正确的书面表达应做到:细致、周密,重点突出而言简意赅。
比如:修辞手法,要求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例如: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要点或主旨。文言文也有类似的要求: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并做出分析。
可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此类问题解答大而化之的现象。他们往往只是笼统地回答出类似“铺垫”“对比”“强调”等空洞的词语。考纲要求的完整表达则应该突出实质性的问题。比如:“用什么,怎样,为什么做铺垫”“拿什么,与哪些内容做对比,其作用、效果怎样?”“用什么,怎样强调,强调什么?”
马上进入新学年,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校外机构也利用家长的心态,开出各种各样的语文学习班,如:分级阅读训练;整本书阅读训练;写作培训等等,五花八门。
但很多家长只是觉得需要学所以让孩子去学,或者是别人都在学所以觉得自己的孩子可不能落后了。至于孩子应该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搞不清楚。
其实,语文学习还是在于扎实的基础,很多基本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孩子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以下几个语文学习基本功,孩子们可要扎实练好了。
阅读习惯
有的家长会说,学业已经很重了,还有啥时间读课外书。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学业与阅读从来不矛盾”,相反,“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越笨。”他根据孩子阅读课外书的阅读情况把孩子分成4类:
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阅读习惯的养成其重要性是非常深远的,对孩子日后的自主思考、探索以及自主学习的帮助均会很大。家长有必要在家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空间和环境。
大声朗读习惯
陶子给孩子布置的家作中,有一项肯定是朗读作业。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英语,语言学科总是在强调着“语感”。哪怕是数学题,也需要孩子一遍又一遍读题才能理解其中隐藏的线索与信息。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更敏捷、自然。当我们一遍一遍地朗读,文字中的词、句、意境、韵律自然会加深,这便是有效输入的过程。读到最后,它们已经成了一个整体进入孩子们的脑海。在大声朗读中,孩子的右脑也得到了开发,性格也会逐渐外向。
可实际情况,我却发现,自己班上孩子不愿意在家朗读,对这个家作,形同虚设,有的只是迫于家长监督才勉强读一读。
家长可以给孩子朗读的空间,利用热播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模样,让孩子重拾大声朗读的习惯。
朗读的时间一般可放在清晨,早上起床后,预留五到十分钟时间让孩子读读,内容可以是英语课文,也可是语文课文,当然,也可以是那些经典国学或是诗篇。总之,只要孩子再认真大声朗读,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定收获,在各个方面。
复习和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对新内容的提前把握,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思考,提高课堂听课效率。预习不是读一遍课文或是浏览下新内容,而是有方法有步骤的。比如,就语文教材的预习,不同年级不同内容有不同的预习要求。陶子会在开学前期进行整理分享。
如何预习?☞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引
复习,则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反思和再学习,所谓“温故而知新”。一般老师都会通过口头或者书面作业帮助孩子复习新授内容。复习的一大要求是“及时”。同时,复习忌讳的是“题海战术”。
专注的习惯
在长假里,可能孩子散漫随心惯了,进入新学期后,一下子不能适应,作业学习方面散漫拖拉。如果假期中散漫惯的,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及早调整状态。
如何养成专注的习惯呢?
第一,制造环境。学习的环境里杜绝一切会干扰孩子学习的东西,比如:电视机、玩具、电脑、手机、零食……家长切记不要在一旁看电视或玩手机。
第二,规定时间。每项学习任务规定好完成时间,比如:不超过半小时。在时间规定下,孩子有一定的紧张感,不会随心所欲。当然,孩子有了一点进步,要及时肯定。慢慢地,孩子散漫拖拉的习惯会得到改善。
第三,先易后难。这个规则不仅适合考试,也适合作业,有的孩子因为一道题而导致时间大大浪费,后面做题的心情也会得到影响。所以,不放在做作业的时候也让孩子“先易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