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几大方面
1、多与同龄人相处 同龄的孩子在一起,会产生分歧、意见。对于这些冲突,家长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不要过多干涉;小朋友之间打架、闹不愉快,家长要积极给予教育,而不要上来就责备。
2、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爬行比赛、亲子活动等,对孩子有很好的帮助。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彼此交流,能够得到一些在家里得不到的东西。
3、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孩子三岁以后,家长要鼓励他与人交往,让他更快乐地和他人相处。如果孩子积极地和同龄人交往,就会学会尊重他人;如果不能够很好地与其他人进行交往,那么很容易形成不尊重他人、任性、自闭、自满、自私的性格,或者封闭自己的个性。 家长可以把互换物品作为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比如让孩子和他人交换玩具,当孩子积极主动地去交换,家长要去引导他怎么样去和别人交换,在交换过程中,他就会通过语言、动作和别人交流,对方可能愿意也可能不愿意和他交流,当别人不愿意和他交换玩具的时候,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去处理这样的事情。
4、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要给孩子积极锻炼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封闭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两三个亲人,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待人接物等礼节方面一般都比较差。我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孩子,在家什么都好,但是到公共场所,就表现得非常不自然、胆怯、害羞、不愿意讲话、不爱回答问题……这些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也在下降,这样的孩子在以后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呢?
5、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除智商以外的所有因素,最重要的是挫折商,称之为AQ,还有就是德商。 1-12月要培养孩子吃喝拉撒的良好习惯;幼儿期能培养孩子的智力,要积极得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比如说吃手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三岁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期,三岁之前的教育可以完成人生教育的百分之八十,所以这段时间情商和智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3-7岁是小孩语言表达的关键期,家长要积极的培养他语言的表达能力。
不少家长花高价带孩子上门类繁多的早教课,却收获甚微。这种现象引人深思:早期教育究竟应给予孩子什么?怎样的早期教育才能让孩子获得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0至3岁是人生的开端,也是儿童身体、情感、动作、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最快的阶段。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将为人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一生幸福的生活奠定重要基础。眼下,很多家长虽然观念新,知道教育的视线已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愿意为孩子的关键时期付出精力和物力,然而他们对早教的认知仍存在误区:往往重要求、轻交流,重智商发展、轻心理感受,让孩子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较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及内心感受。社会上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也是良莠不齐,多以营利为目的,并存在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式的做法。某些社会培训机构的早期教育往往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早期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的理念成为其“主旋律”,但却漠视儿童的幸福感受。从胎教到0岁方案,从亲子营到特长班,早教变成了片面灌输知识、掌握技能,让孩子身心疲惫的训练,变成了商业化的、伪科学的炒作,致使孩子们远离自然、远离社会,也远离童年的幸福。
科学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而是孩子良好个性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孩子拥有美好人生的开端。对孩子来说,从早教中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了什么知识和技能,而应是在与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产生的无数体验。这些体验激发孩子的想象,在想象中拓展其内在的生命世界,促使其萌发真善美的嫩芽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敬畏。这才是早期教育的真谛所在。
早期教育不仅是为孩子未来的幸福做准备,这种教育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美好的人生应当从幸福的童年开始。让孩子享受童年的幸福和快乐,应当是早期教育的基本目标。判断早期教育的好坏要从这样的原点出发。
家长千万别相信早教机构的诱人宣传。其实,早教最好的老师是家长自己。只要家长潜下心来琢磨早教规律和方法,并勇于实践,就能取得早期教育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