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文化在出轨方面对男人的宽容度要远远高于女性,所以在女性出轨这件事上,可能男女受到的伤害甚至会比男性出轨这件事对婚姻和当事人的影响更大。比如男人会背负上戴绿帽的“耻辱感”,这个耻辱感直接和一个男人的尊严有关,而女人则会背负道德的压力:就像是潘金莲一样的形象会附着于女人的身上,这也是一种对女人的比较大的侮辱性的压力。男人出轨还可以假装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上男人都这样,而女人出轨甚至连借口都找不到。但事实上,在人性的角度上看,男女在情感上是平等的。我们往往会因为过度认同从小到大的“习焉不察”。一言以蔽之:区别就在于有的男人出轨了会过度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有的女人出轨后会过度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好。
2.由此引发第二个问题,出轨一方是罪人吗?如果用道德评判来说,似乎很简单,谁出轨,谁是过错方;但从心理层面,似乎不能简单这么说,因为这个说法有一个瑕疵,那就是把关系中的一方当成是罪犯,而另一方则成为受害者。这样的判决本身对关系是有害的,因为这样我们就因为这一件事而失去了对关系的整个的视角。比如也许在这个婚姻里,男人是非常自恋的,自我的,属于发号施令者,他以为自己的妻子就像小孩子的一样依附于他,而他的回报就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个像小女孩的妻子。
虽然也许这是他们都希望的关系,但事实上,我们的关系总是起码有两个层面的,一个层面是显性的关系,另一个关系是隐性的关系。在显性的关系里,似乎他们是很般配的对象,一个负责照顾,另一个负责听话。但在“冰山之下”,还隐藏着另一种关系,这个妻子也是有自我的,她虽然很多时候以小女孩的面目出现,但作为一个女人,她会有压抑的自我的部分,这部分自我对丈夫的“自我中心”是有怨言的,是不满的,是不愿意将自己完全交给对方,因为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存在的消亡。难道她不想在情感中发展自己吗?难道她不想体验自己的掌控感、成就感和自信的感觉吗?难道她真的那么甘心永远只是一个无知的无力的软弱的和脆弱的离开了丈夫就绝对无法生存的小女孩吗?那么如果她有一些压抑的作为女人的自我感的话,她就会用隐性的攻击来反抗这个似乎是无所不能的丈夫。像这样的自负的男人,总会是有软肋的,有罩门的,因为他们的强大往往超过了他们实际的能力,也许他们在事业上很有力量,但未必在情感中也是真正的强者,看上去他似乎可以布施八方,但其实他最无法面对的就是自己的脆弱。
而检验一个男人的成色的就在于他把自己的自尊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如果一个男人把他的自信建立在一个女人的幼稚上;如果把他的自信建立于一个女人对他的永远的彻底的忠诚上;如果他的自信来自性的垄断上,如果他的自信还是建立在那么他的自信还是一个青春期小男孩的自信。这个自信是脆弱的,是肥皂泡里的自信,一旦破了就会有危险,一个方法就是他要面对破灭的自信,然后在废墟里才能重生,成为真正的男人,有真正的胸怀面对世界的斑斓,而非将世界不断刷成一张白纸,这样他才能活下去。或者他就要建立很多肥皂泡,一个泡灭了,就再吹另一个。这不是他掌控的人生,而是肥皂泡所掌控的人生。
3.那么作为出轨的女人呢?女人在婚姻中有三个角色,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女人,一个是妈妈。往往女儿和妈妈是很容易做的,而且似乎也是最安全的。女人最难做,因为这个角色要求你忠实于你内心的欲望和需要,而女儿和妈妈这两个角色是可以给你安全感的。
出轨,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从心理学的意义而非道德层面来看是“失败了的女人或者男人”对于你,你的出轨也许意味着你有些需要没有在关系中满足,你试图找到可以满足这个需要的处方,出轨是不太成功的一次尝试,但有这个尝试意味着你有女人的那个部分。但出轨暴露以后,也许你的这个部分受到了打压,你试图用女儿和妈妈这样的模式和丈夫共处,但这样也就失去了你们关系中最重要的那个部分,那就是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之间的连接,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连接往往是要解决问题的,比如孩子饿了,妈妈喂奶,孩子摔了,妈妈找创可贴。但还有一种连接,那就是非解决问题的,是陪伴、是理解是共情,这些理解有什么用?理解是我们一切情感的来源,理解意味着我们真实地在一起。很多时候我们貌似在一起,其实我们却咫尺天涯,因为我们不知道彼此的心情,不知道对方的魂魄在哪里,我们是用各种方法和控制来试图抓住一个人的身体,但一个人的情感不在身体里,而在我们内心之中。在创伤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你是否感觉到被深深地理解了。
曾经有一个针对做长程咨询(一般都是两年以上)的来访者的调查,在咨询结束五年、十年之后,他们对咨询和咨询师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出乎意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