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024-12-18 22:56: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围绕维护职能 共筑和谐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各种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企业的劳动关系、利益格局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新的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维护职能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工会如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笔者从维护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益、精神文明权益等方面,浅谈新形势下工会如何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一、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尊重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是企业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抑制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和平台,就等于否定了职工在企业中的政治地位,就会无形中影响职工投身企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段是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源头维护,是工会维权的重要途径。1、完善与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工会首先要进一步规范职代会工作程序,包括代表选举产生程序,提案征集、办理及督办程序等。二是制定出职代会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使其各司其职。三是通过不断地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四是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诸如运用落实审议建议权,防止企业重大决定失误;运用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实行监督;运用对职工生活福利问题的审议决定权,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运用民主评议和监督权,保证企业干部和各项监督权力的有效性。尤其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措施,要做到超前调研、全过程参与、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职代会职权的有效落实,使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身为企业主人翁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才能从心里真正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做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2、完善与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促进民主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厂务公开是近年来基层民主管理的一种新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益补充。它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载体,通过多种渠道和公开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向企业全体职工公开企业的重大决定和生产经营等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情况。各级工会作为厂务分开的协调部门,负责厂务分开领导小组及各单项公开小组的协调和配合,负责收集并将基层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反馈给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形成以党政、工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以行政为主的工作机制、以纪委、工会为主的监督机制和群众广泛参与评价机制。实践证明,厂务公开就是通过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将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变得公开、透明。工会组织在此过程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理顺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3、完善与落实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在市经济条件下,劳动用工实行契约化,职工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会代表企业职工同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各级工会组织都要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文本时,围绕工时薪酬、工资增长、劳动保护等核心问题进行反复推敲,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代表广大职工群众与行政方进行广泛深入地协商、谈判,最后代表职工与行政方代表正式签订集体合同,使职工基本权利、利益得到法律的保障,从而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一方面使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组织程序,更加讲求尺度法度,更加遵循科学管理,尤其是在出台规定、制定决策、推行改革等方面,更加认真慎重;另一方面调动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营造了“企业工作大家做,人人都是当家人”的良好氛围,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二、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让企业经济成果惠及全体员工。职工的劳动是企业创造财富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尽管从表象上看,尊重和实现职工经济权利,维护和提高职工经济待遇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企业成本,似乎会影响企业实现利润,然而,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将关心职工切身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有档次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当前,工会维护和服务的重点对象应是职工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包括企业下岗职工、退休(内退)职工、协议解除合同职工、病残职工家庭以及有待业、病残子女的职工家庭。而这部分人恰恰是企业乃至社会上思想最不稳定、最需帮助、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特殊群体。调查显示,他对工会最迫切的要求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以及提供技能培训等。鉴于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通过建立起有效的救助保障机制,维护他们的利益。一是建立特困应急救助机制。困难补助是工会组织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救助方式。大量经常性的特困救助主要应由各级政府来承担。但是对企业来说,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职工、工会组织就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出现突发性事件、灾难的职工,工会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给予救助,并且将这些救助行为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如设立“送温暖”专项救助金,实行贫困户动态管理制度,党政工领导与贫困户“结对子”制度、特困职工救助制度和遗属子女助学金制度等。通过落实这些制度,使遇到特殊困难的职工群众及时得到救助,通过这样的救助,保证不让一名职工和职工遗属因生活困难而发生意外,不让一名职工和遗属的子女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二是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障机制。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有一个逐步健全的过程。调查显示,导致职工家庭陷入经济困难境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职工意外工亡或病故,一个是家庭成员身患大病,这两方面使其家庭不仅遭受精神上的重创,更直接的是经济上的巨大开支而承受不起。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工会应发扬工会组织的优良传统和优势,积极创办和发展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如开办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互助保险、职工安康互助保险、职工补充养老互助保险、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险和女职工互助保险。动员和依靠群众的整体力量,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不断提高职工社会保障水平,从而增强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职工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建立劳动技术、技能培训机制。以人为本,在事业上充分培育职工,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才兴,事业兴。将“事业留人”融入发展战略,把教育培训作为对员工最大的福利关怀,提高职工素质,稳定职工队伍,着力打造企业人力资源基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形势下,各级工会组织要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一要建立组织机制。与劳资部门、教育培训部门联合组成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定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规划,并结合形势的发展、企业改制,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二要建立联动机制。工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协调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培训工作。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即对在岗人员通过组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技能考核等方式,对待岗、试岗人员进行岗位的重新调整,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则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和岗位,优先安排录用。三、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利益,稳定职工队伍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表现为:一是凝聚作用。它用企业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所有职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共谋企业发展。二是激励作用。能够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中形成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三是制约作用。企业文化推崇的道德规范和所包含的规章制度一旦被职工所接受,它就会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言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特别是当前,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阵地的建设。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硬环境。如加强工会文化宫、文化站的管理,开放图书馆、歌舞厅,完善体育场(馆)的设施、器材。使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大、更新的活动空间。二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教育阵地。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开展经常性的形势政策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个人品德教育,使职工了解企业经营理念,加深对改革发展等一系列企业自身行为的理解和认同感。三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职工的兴趣爱好,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把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引导到推进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上来。酒钢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促进企业与职工个人的共同发展、稳定职工队伍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任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