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024-11-27 15:55: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单就接纳自我这一点而言,佛法的精神与心理学并不冲突。撇开宗教因素,单从佛学研究,推荐你看看《百法明门论》。我比较喜欢广超法师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另外,陈兵老师所著《佛教心理学》也很全面地介绍了佛教心理学的内容。

现在我们谈到心理学,其实指的是沿革自西方的一些心理学分析理论与方法,各家各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心理学意见。不过,基本上都是把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佛教心理学把个体意识就分了八个层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然后又分为其它种种,如:
第二,心所有法五十一,分为六位:一、遍行五;二、别境五;三、善十一;四、烦恼(根本)六;五、随烦恼二十;六、不定四。
一、遍行五:作意、触、受、想、思。
二、别境五:欲、胜解、念、定、慧。
三、善十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四、根本烦恼六: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恶见)。
五、随烦恼二十:
①、小随烦恼十:忿、恨、恼、覆、诳、谄、骄、害、嫉、悭。
②、中随烦恼二:无惭、无愧。
③、大随烦恼八: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学佛修行首先要接受每个人都有这些心理状态。所以你看,佛学的接纳自我,是建立在更细致地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的。不但不矛盾,可以说佛教的心理学包含了西方心理学诸多学说的分析。(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我一个和尚朋友要去大学学习心理学课程,与教授深谈了几个小时后,那位心理学教授这样说的。)

回答2:

“心理学”由“阐释心灵的学问”,到“研究人类自身问题的行为科学”。这种发展演变符合佛教对宇宙人生的阐释,佛教从心的角度概括世界万物的一切,并对人的行为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探讨与阐释,是成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

回答3:

哲学是所有学科的源头。
佛学与哲学有关,与心理学没什么直接联系。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隔着几代呢。

回答4:

佛学属于宗教,与心理学在学科层位上,是不一样的。宗教涉及信仰、信念和行动规范,都会决定个体心理的演化与发展。你所举的例子,前者可以认为是个体宗教情绪的信念表达,而后者则是宗教典型的功能:规范信众的行为。并无冲突。

回答5:

心理学
心理咨询学
是2个系统。不同的学科。

心理学。注重生物学。研究物质对物质的感知。

心理咨询学。主要用用哲学的手段。思想辩论。在哲学的基础上。引用了生物学。

佛学。否定哲学手段。否定思想辩论。否定体验论。否定依靠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
倡导自性。认为对事物认识的核心,只能依靠人的大脑皮层。其他都是假的。无非是感受器官。产生出来的妄念。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