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最有名。
端砚是中国名砚的代表,它在中国砚中龙头老大的地位从来就不曾动摇过。如果一个收藏古玩的藏砚者,没有端砚在室,行内人就会嗤之以鼻。
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端石出产于广东省高要县和肇庆市一带的斧柯山,端石石质坚实细润,其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分为青紫到红紫十多个品种,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绿色等。但同为端砚,质地和花样却差别很大。
端砚的主要特点是纹彩丰富,端砚上的纹彩和石眼是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作之美。
端砚的纹彩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玫瑰紫、胭脂火捺、猪肝紫、冰纹、翡翠、金星点、金银线、马尾纹、天青等,其中青花又分玫瑰紫青花、子母青花、雨霖墙青花、蛤肚青花、蚁脚青花、点滴青花、鱼仔队青花等,文人雅士们穷其辞藻,把端砚形容得百花齐放。
端砚的石眼名称也很多,如鹤哥眼、鸡翁眼、猫儿眼、鸭鸽眼、绿豆眼等,其中以猫儿眼最奇妙,瞳中垂一直线。
端石的石眼为辉绿岩凝结物,也有石连虫化石。其中的鸲鹆眼形似八哥眼,圆晕中还有瞳仁,是眼中上品。
总体上我们将端石的石眼分为活眼、死眼和泪眼。活者限瞳外有数重眼晕,死者瞳外无晕且内外焦黄,泪者整眼朦胧昏涩且眼下见滴水状。活眼又以晕层愈多愈青碧且直径在一厘米以上为最佳,死眼居其次,泪眼为再次,但有眼端砚总比无眼端砚要好。
鉴别砚时,用手指敲打砚,听其声。发出金属声的,表明石质坚硬、密度高;木声表明石质温和,密度低;若发出的声音似瓦声,则表明石质粗糙。
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墨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无声的砚,并不是指敲打时听不到声音,而是发出的声音温和、细微。值得注意的是,砚石发出的声音也取决于砚的厚度。
歙砚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一带。歙砚始采于唐代开元年间,在南唐时期兴盛起来,南唐李后主曾派专门的砚务官制作官砚。歙砚还一度得到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推崇。
歙砚的石品很多,主要分为罗纹类、眉子、眉纹类及金星和金晕类。古代有一种说法:罗纹砚,纹如罗丝一样精细,颜色青莹,纹理坚密。
金星、罗纹,是指砚面融有谷粒的结晶物,在光线照耀下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
洮河砚产于我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因而得名。洮河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洮河砚取材于深水之中,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
洮河石质地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洮石有绿洮、红洮两种,其中尤以绿洮为贵。洮砚适用于雕刻大面积的图意,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高浮雕等,其雕工质朴,清晰感强。
澄泥砚属于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他的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
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它的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
唐朝时,虢州就已经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