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地区低价值资源经济体的必然。大量低价值资源导致贫富悬殊,普通平民收入较低;在中国一国内导致高收入者迅速移入一线城市;内陆地区导致科教不发达没有通过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契机。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然而煤炭采掘业是典型的依赖大量廉价低素质劳动力的产业;于是大小煤老板们只需控制煤矿,就可以获得大量利润,而大量的重体力煤窑工们却只能获得很微薄的收入。于是这种经济在带来极大的收入差距外,亦衍生了大量腐败。而山西煤作为一种资源价值极低,又使得这种处境雪上加霜:山西煤炭相比国外如澳大利亚煤品质较低,根本无法与其竞争;山西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煤炭难以运输;新技术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中煤炭地位下降;煤炭作为战略资源,国家对此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规划,政策上对山西不利;开采煤炭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摧残着人们健康,也使得山西劳动力的潜在经济产出降低。
山西省本就属于基础设施远不如东部沿海的中西部地区,而在煤炭开采后地面残破、大气灰蒙的环境下,两极分化收入的顶端、大量致富的煤老板纷纷到东部一二线城市生活并带去了大量消费与投资(如奢侈品消费和房地产投资),于是大量资金流出山西省,在大量国内省际商贸活动中掏空了山西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和中东石油大国王子王孙纷纷到西欧等发达国家生活十分相像,区别在于一国之内的人员与资金流动显然便利得多了。
山西处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国家的科教机构布局极少,大学和研究所总体质量不高,高端理工科人才极少,高新产业极不发达。于是经济产业链就只有煤炭开采与几条和煤炭相关的低附加值产业(如煤炭-焦油-水泥建材等化工产品,煤炭-钢铁,煤炭-电力-金属)。煤变油、煤变乙醇等高新技术有一定进展,不过商业应用极其有限。
而近年的一些大事亦持续不利于山西经济:国家大力推进环保执法,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煤炭相关产业开始倒闭破产;山西政局出现塌方式腐败,官员们战战兢兢很难有所作为;山西近年的高官除曾短暂担任过省长的李小鹏外均很难带来有利于本省发展的政治资源。
目前来说,山西省似乎发展前景黯淡,短期内看不出希望。对于一个古代历史辉煌的省份,这真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土生土长吕梁人,太原生活有两三年。现在座标天津,本科在读。 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总体感觉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很多人都奇怪山西坐拥煤炭资源怎么能不发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煤炭赚到的钱没有放在山西。从新千年到08年之前十年间,煤炭市场大好,号称黄金十年。也是私营矿主野蛮发育的十年,也就是传说中的山西煤老板扬名海内外的十年。但是政府没有太好的引导,煤炭资源变现后的大量资金并没有投入山西当地经济建设中去。 煤老板的大部分资产成了黄粱一梦或者转移到了外地。所以那十年,经常见到拉着原煤的大车通过坑坑洼洼的破烂国道,路过一个个穷苦的乡村开往外地。那十年,山西并没有通过发展煤炭的深加工发展下游工业,也没有通过煤炭变现投入基础建设。黄金十年,山西并没有存下什么家底。 08年金融危机以后煤炭价格一路下行。政府才开始主导煤炭企业的整治和兼并重组,大矿吃小矿,国企吃私营。也开始进行发展煤炭的下游产业。比如,钢,电,铝,镁等等。但此时,煤炭价格已经早已没有太多油水可捞,下游产业,也风光不在。 山西一直想要发展旅游业。但一直进展不大。 从内因来说,政府没钱,民间没钱,缺乏投资,也没有哪一届政府能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分布开发。现在的开发,还是小打小闹,自成一派。难以在资金,资源,管理,统筹上边形成合力。 另外一方面。山西的旅游资源,景点多,景区少,少有集中连片的旅游系列。开发较为成熟的有五台山一线,晋中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一线,晋城皇城相府一线。 从外因来说,旅游经济要考山西本地难以拉动,何况经济下行,本地百姓消费能力本就降低,更加难以消费。向外看,最近的也只能利用京津地区。但太原到京津地区三个多小时的高铁确实有些远,何况从太原到下面市县,路途更是不方便。旅游业,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外力投资。 山西的发展,还是应该搭上京津冀的快车,升级转型本土重工业,发展旅游业,摆脱资源依赖。 祝,我晋越来越好。 (以上只是从个人观点讨论了对于山西资源和旅游业的一点看法,多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教。)
那是没有含量。